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这一辈子,悟出什么道理?

(2024-06-20 10:56:30)

一、你这一辈子,悟出什么道理?

二、被我们误解的十句经典名言

你这一辈子,悟出什么道理?

一、你这一辈子,悟出什么道理?


  01、有生之年一定要把自己的心胸给炸开,你要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足够勇敢的人,你要相信自己的命足够硬,你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天才,你要对挖掘自己此生的潜能怀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你就活一辈子,一定没有第二辈子了,必须让自己足够的天不怕地不怕。你要给自己不断的下达这种浩然之气,不断的给自己洗脑,洗掉弱小的自己,让自己生出强大的灵魂。

  02、一个小玄学:不要把幸运的事说出口。

  平时有点小幸运的朋友,只要一得意,把好运说出来,就很快会被打破,本来要成的事,都能莫名其妙失败了。

  《鬼谷子》书中说:“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

  幸福禁不住晒,好运不能炫耀,把小确幸藏在心里,没事儿偷着乐吧。

  晒总会失去水分,藏才是保险的最好方式。

  03、负面理解别人,把别人想得很坏只会让你认为:这个世界很危险,我必须时刻提防小心才能过得好。这对你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无谓的内耗。

  04、你不拼命工作,不报课充电,不疯狂内卷,其实日子也能过。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想活下去并不难。 可你愿意吗?

  大部分人并不愿意。虽然大家嘴上都在抱怨——工作太辛苦、生活太累了,但背地还是暗暗较劲,希望让家人、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

  所以,不要看现在年轻人都丧丧的,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05、最近很治愈我的一段话:“我说要摆烂,其实并不是什么都不干,而是希望自己能够松弛一点,不要太去期待遥远的未来,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我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只为今天而活。”

  “真正的进步,不是焦虑的自我怀疑,而是平静的自我接纳,不是被对自己的不满驱赶着,而是被美好的目标吸引着,耐心等着它开花结果,相信成长会自然而然的发生”。

  提前焦虑太愚蠢了,祝你我都能尽兴。 

  06、当你对一个人越是掏心掏肺,越是小心翼翼,越是不求回报,最后往往越失望。

  因为真正的付出都是双向的,你越是掏心掏肺、小心翼翼、不求回报,别人越不会珍惜你。

  07、能力越大,屁事越多,该装傻的时候一定要装傻。

  很多时候,你越是表现自己有多厉害,越是会有很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找上门,很多人还会因此对你产生防备之心。

  所以,只要能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就不要把其他事情做得太满。(除非它能让你升职加薪)

  08、改变别人的观念如同刨人祖坟。

  每个人的认知取决于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到的事。夏虫不可语秋,很多时候我们改变自己都很难,何苦去说服别人呢。刨人祖坟这种事,永远不做。

  09、时间是杀手锏。一定要永远相信长期主义!

  我亲眼看见一个男生每天跑步五公里,吃饭不超过十块钱,晚上两百个俯卧撑,整个高三瘦了100斤;我也看见一个所谓不务正业的女生,天天剪辑自己的美妆视频,毕业直接实现经济自由。

  长期主义+有价值的事情= nb 的人

  就像李笑来说的那样,有价值的东西值得我们慢慢去做,值得花足够的时间去做。

  10、突然悟到一个道理:

  “想做的事,不分时间也不分天赋。”

  人是容易被懒惰影响的,总希望用相对无痛的努力数量取代直面核心困难的思考,在这种状态下,努力反而为他们营造了麻木自己的舒适区。

  努力很简单,但也很难,简单在它纯粹,在一件事上只需要投入上万小时的时间就能得到成效,很难在它浑浊,没有人能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走上上万小时还能找到那份冲劲和驱动力。

  问问自己,还记得最初让你努力的梦想和热爱吗?

  11、翻脸要趁早!

  一旦察觉自己的利益被侵害,一定要当场翻脸,把事情的严重性弄到所有人都无法承受的地步。

  不然等到几个月后,你再去翻脸。所有人都会觉得你在找事儿!认为你是麻烦制造者。

  12、别去证明自己!「越证明,越被动」。

  当你努力去证明自己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赋予了对方高于你的「资格」。证明本身,就是一种讨好。而且,这种「讨好」会让自己疲于应对,进退失据。慢慢你会发现,想要证伪一件事情很简单,只需要举出一个反例,便能证伪。

  想要证明一件事情却极难。纵然使劲千般解数,我们也无法向别人真正证明一件事情。

  13、跟不同阶层的人相处,方式一定要不同。

  跟底层人打交道切忌随和,越随和越容易翻车,最后不可收拾。底层人动物性高,适合丛林法则,你好说话他早晚要咬你,因为他觉得和善好说话代表弱;强者都会高高在上,不会一直给他好脸色。

  规矩一定要提前立,让他知道你不好对付。跟中上层级的人可以柔中带刚情商高一些,显得精明一点会装X;对高阶人士要有三观上的闪光点,要有真材实料,不卑不亢。

  14、水是吸取人的精气,所以我们在海边或湖边,河边走的久了就容累, 那是在释放灵气。

  山间是散发精气,可以让人心静,这是人在吸取灵气。

  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万物分阴阳,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要懂得运用大自然的规律,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去水边走走让水带走我们的忧愁,当我们想要心静,思考的时候,就去山间,增加灵气。

  15、大学就是人生的起跑线,踏入社会才是真正的开始。

  社会是残酷而让人绝望的,但又是现实而又公平的。努力和时间就是你手上的筹码,只要你一直坚持向前跑,过几年后你就会发现,跟你一起跑的人已经没有几个了。

  他们要么喜欢抱怨,要么自暴自弃,要么坐下来休息,要么已经开始往回走了。所以,很多时候,你并没有多少对手。

  16、这个世界没有100%的好人,也没有100%的坏人,大家都是普通人。

  成年人不论对错,只谈选择,对灰度地带的看法,体现了我们的成熟度。

  17、一个屡试不爽的法则:

  当你全身心觉得舒坦,觉得自己超级无敌棒,自信满满,从内到外闪闪发光,做事非常有干劲,元气十足的时候,你原来一直纠结对方喜不喜欢你的人,你原来一直梦想的事业机会,你一直渴望得到的资源,会一下子朝你涌来。

  所以,当你自我内核不稳的时候,再费力追逐都是白费力气。你要做的是停止追逐,聚焦自我,赋能自己。让自己一天比一天带劲。这样一来,你梦想的一切都会光速显现。

  18、始终认为翻篇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总是抓着过去的事情不放,对那些受过的委屈和伤害耿耿于怀,以及在那些根本无法改变的人和事上消耗自己,然后你的人生就会陷入死循环,会对任何事提不起兴趣,没办法再投入新的开始。可人不能总被困在过去,日子总归是向前走的,真正该学会的是自己从泥潭里走出来,从一次次失望中吸取教训,勇敢的翻篇,去奔赴更值得的事情。

  能大大方方从悲伤里走出来,就是艺术家。

  19、自我接纳,活在当下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特质,无论是性格、外貌、能力,还是兴趣爱好。这些特质使我们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自我接纳就是接受并珍视自己的独特性。

  接纳自己的感受,无论是愉快还是痛苦的情绪,都是我们人性的一部分。自我接纳包括接受并处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忽视或否认它们。

  20、很喜欢俞敏洪说的一段话:“不要太关注你周围所拥有的东西,以及周围人的发展;不要人为的给自己身上加负担,但有一点不要忘记了,你一定要进步。因为你进步才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钱。人生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你必须不断提高自己,让自己每年都变得更加值钱,这才是你做重要的事情。


你这一辈子,悟出什么道理?


二、被我们误解的十句经典名言
 
  那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春风拂面般熟悉的名言警句,其背后的深意,却往往与我们现今的解读相去甚远?或许,那些曾让我们眉头紧锁,质疑其价值观的句子,正是在时光的长河中,被误传、被曲解,以致其原本的光华被掩盖。

  那么,这样的句子,你又知晓几许呢?

  01,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原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若只为己,天崩地裂。出自《佛说十善业道经》。

  在传统上常被理解为“如果人不替自己打算,就会为天地所不容”。这种解读强调了人的自私自利和个人主义,通常被视为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

  刘少奇曾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提到:“这种人的脑筋,浸透着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他相信这样的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甚至用这一大套剥削阶级的话,来为他的自私自利和个人主义辩护。”

  这里的“为(wéi)”,是修养、修为。整句话是说,人生在世如果不修身不注重提升自己,就会被天地所不容。

  正如其下一句:若只为己,天崩地裂,所释义的意思是一致的。

  02,万恶淫为首

  原句: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出自明朝的《古今贤文》又名《增广贤文》。

  正解的意思是:万般的罪恶当中应该以放纵为首,贪婪是最邪恶的,各种行为当中孝道为先。因为这里的“淫”指的是过多,过分,并非直接理解为淫荡的意思。

  孟子也曾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是孟子对于大丈夫人格的最高期待,告诉人们一定要学会把控自己的欲望,人的欲望有很多,有痛苦,有快乐。

  人们会因为欲望得到满足而快乐,会因为欲望难填而痛苦,不能因为过于快乐就放肆自我,也不能因为不快乐而沉浸在痛苦当中。

  03,无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原文出自明朝的《增广贤文》.

  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度”字和“毒”字在发音上的相似性,以及“度”字在语义上可能与“君子”和“丈夫”的品德要求不够直接相关,因此“无度不丈夫”逐渐被误传为“无毒不丈夫”。

  这种误传可能源于元代戏曲家王实甫在《西厢记》中的使用。

  此句中的“量”指的是气量、胸怀;“度”指的是度量、格局。

  正解的意思是:气量小的人称不上君子,没有足够度量和格局的人也称不上大丈夫。

  而“无毒不丈夫”这种误传,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理解,似乎是在鼓励人们要心狠手辣,但实际上这并不符合原句的本意。

  一字之差,演变成反面派的“真理”!这句话绝对是中国众多以讹传讹的话中最离谱的一个例子之一,大丈夫自然是说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什么时候恶毒阴损,暗箭伤人的这种前缀也能放在前边来形容大丈夫了呢?

  04,无后为大

  原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原文出自《孟子·离娄上》的第二十六章。
  这句话整个的意思是:舜在娶妻时,没有告知自己的父母,这是没有做到身为后辈的本分。
  “无后”的现代理解:“不尽后辈的本分”,这句话更强调后辈在道德、传承方面的责任,而不仅仅是生育后代。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在儒家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

  所以说,它不仅仅指没有生育后代是最大的不孝,更涵盖了后辈在顺从、赡养、传承等多方面的责任。

  在现代社会,尽管观念有所变化,但孝顺父母、尽到后辈责任仍然是值得推崇的美德。

  05,父母在,不远游

  原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是孔子关于孝道和家庭责任的观点之一。

  其原意强调的是一种对父母的关心和责任感。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子女一旦远离家乡,就很难及时照顾到年迈的父母。

  因此,这句话提醒人们,在父母健在的时候,要尽量陪伴在他们身边,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确保他们得到应有的照顾和关爱。

  然而,并不意味着子女不能外出求学或工作。

  孔子在“游必有方”中给出了解决方案。这里的“游”指的是外出、离家,“方”则是指方向、目标或计划。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子女确实需要离家远游,比如为了求学、工作或其他重要的事情,那么他们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计划,以确保自己的行动是有目的、有意义的,并且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回到父母身边,尽到孝道。

  06,女子无才便是德

  原句: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最早出自明代陈继儒的《安得长者言》。

  在封建社会中常被解释为:女子不需要有才能,只需具备妇德即可。

  这是一种将女性的“德”与“无才”紧密联系起来的封建观念,目的是剥夺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将她们置于愚昧无知的境地。

  从古至今,多少女孩因为这句话而被剥夺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清人张岱在《公祭祁夫人文》中提到:“此语殊为未确。”他认为女子不与人争辩、不显露才华,是有道德修养的表现,而非贬辱女人不能有才干。

  这里的“无”,是“本有而无之”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女子有才,但是如果放低姿态,不过分显露自己的才能,是良好的德行。

  即“本来有才,但内心却自视若无”,也就是在引导女子谦虚。


  07,以德报怨

  原句:“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原文出自《论语·宪问》。

  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老师,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

  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

  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以正直的态度去对待人,不卑不亢,事情该咋办咋办,以一个正确客观的态度去解决。
许多人将“以德报怨”理解为无论对方如何伤害自己,自己都应该用道德和善良去宽容和原谅对方。

  然而,这种理解忽略了孔子原话中的“何以报德”部分,即如果以德报怨,那么当别人以德待你时,你将如何回报?

  孔子实际上主张的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即对于怨恨,应该用公正无私的态度去回应,而不是用道德和善良去纵容或姑息。
这句话是说,希望你用正义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善良不长出牙齿,就是软弱。


  08,富贵险中求

  原句:富贵险中求,也在险中丢,求时十之一,丢时十之九。出自《增广贤文》。

  很多人将“富贵险中求”理解为富贵越大,风险越高,即高收入一定会伴随着高风险。

  但实际上,这句话并不是在表达富贵与风险之间的直接联系。

  这句话的意思是:成功和富贵往往需要在冒险中寻求,但同样也存在失去的风险。

  在追求富贵的过程中,成功的可能性只有十分之一,而失败的可能性却有十分之九。

  强调了追求成功和富贵所伴随的高风险性。

  同时,也提醒人们在追求成功和富贵时,要具备冒险精神,勇于尝试和拼搏,但也要保持谨慎和理智,注意保护自己,避免因为冒险而失去更多。

  别再一上头就用“富贵险中求”这句话说服自己了,该收手时就收手,什么都求,只会害了你自己!

  09,与人斗,其乐无穷

  原句: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原文出自《毛泽东选集》中的《奋斗自勉》。

  许多人可能误解为这句话鼓励的是通过争斗、对抗来解决问题。把它用在钩心斗角上,认为人性之间的争斗是常态。

  然而,实际上,“斗”在原文中更多地是指奋斗、努力,而不是指争斗或冲突。

  原话强调的是在面对困难、挑战时,通过努力和奋斗,可以获得无穷的快乐和成就感。

  加上它的后半句“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表达的是与天地、与志同道合的同志一起奋斗,遵循自然规律而前进。

  10,无奸不商

  原句:无尖不成商,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

  “无奸不商”这一说法实际上是对原意“无尖不商”的误解。

  “无尖”的“尖”字源于古代用来度量的斗。在古代,米商们在进行交易时,不仅仅会将斗装满,还会额外多舀上一些,使得斗里的米堆得冒出尖来,这种做法旨在通过让利给顾客,以吸引回头客,因此被称作“无尖不商”。

  其另一种解释是,商场如战场,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商人必须具备拔尖的智慧和能力,才能取得成功。

  然而,如果“无尖不商”被误解为“无奸不商”,那就意味着所有的商人都被贴上了奸诈的标签,这显然是不公正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道德标准的下滑,“无尖不成商”这句原本表达商人诚信经营的话,逐渐被曲解为“无奸不商”或“奸商”,意指商人普遍缺乏诚信,唯利是图。

  这种误解不仅损害了商人的形象,也影响了商业环境的健康发展。

  综上而言,我们在理解某些字句时,常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断章取义是很可怕的。

  它忽略了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历史文化背景,导致对原意的误解和扭曲。

  这种误解不仅会影响我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和误解。

  而当我们只知其表,不知其意还乱用时,则更是一种对知识的滥用和误导,其可怕之处更甚于断章取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