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赢家特快(2月7日):5日线不进则退

(2012-02-07 09:06:10)
标签:

股票

分类: 每日赢家特快
大盘十字星!受上周五美股强劲上扬的提振,本周一A股呈现温和攀升的走势。建材,化工及ST板块成为盘面亮点,但市场整体做多力量不足。事实上,A股本轮上攻首先源于银行等大盘蓝筹股的揭竿而起,并起到了稳定指数和人气的作用,随后ST板块及“问题股”也大步反弹,加上 创业板个股也普遍跟风炒作,在投机力量的作用下,这两大板块反而成为本轮上攻行情的主流热点。而本次反弹本质上还是属于超跌反弹的修正性质,除了银行和煤炭板块外,多数炒作都与行业基本面无关.
  本周的焦点是CPI,据统计局安排,代表通胀水平的1月份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将于9日(本周四)上午9点30分公布。国内外23家金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预测,1月CPI同比增速将暂停回落态势.
  而技术面,大盘的5日线即将和60日线形成金叉,然后突破!但是,如果5日线不形成金叉,那么再度回调2280也是有可能的,毕竟已经三周阳K.也就是说,总体2月收阳,中线看多2459.而短线有些波折也是可以接受.毕竟现在消息面,经常出现打擂台的现象.
  现在的盘面,时时存在着短线机会,个股都存在机会,因为创业板中小板的跳水潮暂时过去.现在就是发挥短线操作的时机了.如果短线觉得不稳健,那么也可以中线对蓝筹股逢调低吸.
   从技术面看,2350--2400点会一波三折,而本轮行情的目标位最起码也是补上2459的2011年11月18日缺口.如果成交量能持续放大,那么就会发生质的变化,这些,暂且不急于下判断.毕竟量在价先,先做好反弹.

    反弹分为两路主线,一路是金融和资源为首的蓝筹板块,稳健新高,一路是超跌的中小盘股,带有连续跌停的下跳缺口.

    最近的操作按照解套方案选择合理的差价进行运做,降低成本!挽回损失!不要相信大盘会跌到1664的无稽之谈!

    炒股十几年,我们以坚定的心,坚强的心,坚持的信念不断的向前走,我们的目标很明确,从来不为外部阻力所阻拦,即使被阻拦一时,我们也会继续坚持信念走下去,这是炒股三十年的长征,现在,我们才走了十三年。我们还要继续再走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股票生涯! 

    
  巴菲特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功秘诀:“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其实巴菲特是用滚雪球比喻通过复利的长期作用实现巨大财富的积累,雪很湿,比喻年收益率很高,坡很长,比喻复利增值的时间很长。 
    从1965年巴菲特接管伯克希尔公司,到2010年,过去46年巴菲特平均取得了20.2%的年复合收益率,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年复合收益率为9.4%,巴菲特每年只不过比市场多赚了10.8%而已。但是46年期间巴菲特累计赚了90409%,而指数累计增长了6262%。 
    1994年10月10日巴菲特在内布拉斯加大学的演讲中说:“复利有点像从山上往下滚雪球。最开始时雪球很小,但是往下滚的时间足够长(从我买入第一只股票至今,我的山坡有53年这么长),而且雪球黏得适当紧,最后雪球会很大很大。”想学习巴菲特滚雪球,你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了吗? 
    股市里,贪婪和恐惧是投资的大敌,而长期看(以每10年为单位),钱存在银行确实越来越贬值.巴菲特的复利稳定年收益确实很牛,用在A股市场上,如果每年只做1到3月的春季行情,也能长期生存,关键是战胜贪婪和恐惧. 
    又一次读了股票作手回忆录,感受到主人公的几起几落,杰西·利弗莫尔为什么没有象巴菲特那样长期胜利呢?原因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思路.杰西想的是赚钱无止境,短线越多越好.巴菲特想的是投资是长期职业,每年有赚就行.杰西·利弗莫尔想的是赢得每年的每次战斗为目标,巴菲特想的是赢得每年的战役为目标. 
    我们每个人都在每年的某个上升阶段赚过钱,但是最终一直年年保持盈利的确很少,没有形成年年获利的稳定习惯,难以战胜自己的恐惧和贪婪.这就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投资问题. 
    综合上所述,股市里长期生存必须有长期投资的思路,必须有平和稳定的心态,必须有看清大趋势的眼光.这就足够了. 
    免责声明:本人分析以及关注的股票,都是作为日后撰写基金经理回忆录之素材,不作为买卖依据,不参与大家的决策!不歧视他人的多空!不影响他人的投资.若不顾买卖点的瞎操作存在亏钱的风险,心态不好者还可能出现神经问题!今年是我写网络股评日记的第十二年.最近有一些人假冒我去加大家,希望大家提高警惕,我基本不加陌生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