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读《杠杆思考术》 【日】本田直之著 叶冰婷译

(2015-06-12 08:20:27)
标签:

转载

    通过当当网的推荐而买的一本书,摘录如下:

    妙语摘录:

1、在四个领域上构筑“个人资产”:劳力、时间、知识、人脉。

2、Doing more with less,简称DMWL,即用少许的劳力和时间,获得丰硕的成果。

3、增加个人资产,并在这些资产上运用杠杆效益,用少许的劳力和时间,获取丰厚的成果,这是杠杆思考术的基本思考模式。

4、并不是想着如何制造出多余的时间,而是因为加速收获成果,所以能够产生出多余的时间。

5、扩大个人资产的同时,个人斗志也一定要提高。

6、明确描绘出目标的最大好处在于培养自我选择能力。你必须知道,对自己而言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不做画蛇添足的事,不浪费时间、劳力、金钱。

7、一旦明确目标,借着“彩色浴”的效果,就容易得到机会。彩色浴:早上出门时你想着:“今天一整天,我会看到几个红色的东西?”之后你会惊讶:“世上有这么多红色的东西!”海报、红色的文字招牌、红花等等,所有红色的东西都进入眼帘。当然不是过了一个晚上红色的东西就暴增,而只是你产生目的意识后,这东西自然就会进入你的眼里。熟练使用“彩色浴”效果,眼睛就能停在目标所在之处。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你是否能发现它。借由明确地描绘出目标,你就逐渐能察觉到别人给你的机会。

8、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察觉到或察觉不到,只和你有无明确地描绘出目标有关。

9、同样是读书,积极主动去读和被动去读,其结果是不一样的。积极主动去读,具有目的意识,进而会活用从书本中得到的知识,因此容易产生成果。而被动去读,知识默默地读书,不会有任何收获。

10、心若改变,行动就跟着改变。行动若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若改变,人格也跟着改变。人格若改变,命运就跟着改变。---松井秀喜

11、要从改变小习惯开始。一旦养成小的好习惯,则会“积少成多”,从根本上产生“好好去做”的心态,不久就能成就大的习惯。

12、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养成习惯的行为,你根本没有意识到习惯的养成,而且速度也加快了。这就好比在脚踏车上装上笨重的齿轮,开始转动时非常沉重,而且脚的负担也加重了,然而当骑到一定速度的时候,借此速度,不仅不费力,反而能体会到超速感。

13、在劳力的杠杆效益上,想着“自己能够做到”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想着或是说着“做不到”、“太强人所难”,这会产生负面的杠杆效益。

14、“限度”只是自己想象出来的东西。想着“自己能够做到”,就能发挥“正”的杠杆效益。

15、并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无法获得成果,而是因为有时间,所以无法获得成果。

16、如今是知识劳动的时代,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变得永无止境。即使是想知道“工作做的是否令人满意”,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如果自己不设置时间的分段和成果(基准、目标),那么,工作就没有终止的时候。

17、时间投资的一个方法是,在行动之前,先做出安排、计划、条理、捷径。这是用俯瞰“倒推”的思考模式所做的“杠杆日程安排表”。

18、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办法选择“该做的”、“不做也行的”工作。

19、用堆积的方式来考虑并进行每天的工作、每周的工作时,就会变得浪费时间。所谓的“消费”并不像“投资”那样能持续到未来,而是在眼前稍纵即逝的。

20、时间的用法分为四类:一是自我投资,即“输入”的时间。对我而言,就是指与人会面的时间、读书的时间等。二是“输出”的时间。三是吃饭、睡觉等“生活”的时间。四是“私人”的时间。

21、人在活着的时候,有无法被剥夺的东西,那就是“知识”。

22、在知识上运用杠杆效益,实现“DMWL”,其基本原则是“从1产生100”,而不是“从0产生1”。“从0产生1”是极富创造力的作业。“从1产生100”是杠杆效益。

23、扣除一小撮天才,大部分人都需要学习某位成功人士的做法,然后在这个做法上加上适合自己的方式,这就是成功的捷径。

24、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收获成果,最好的做法是学习别人。

25、纵使在我约定满档的时候,我也一天读一本以上的商业书。一年下来,就读了大概400本。花在读书上的时间是早上的一个小时左右。其技巧是,一个小时读一本书,把从那本书中学到知识作为自己的东西加以运用,从而产生100倍的回报。这就是“杠杆阅读术”。

26、开始读书之前,首先要意识到读书是为了解决问题所做的行为。举例来说,即具有所谓“自己人生的目标是什么”、“面临的问题是什么”等大目标。如此一来,你就会知道,现在你必须阅读什么书。

    在阅读正文之前,大致地浏览整本书。我翻看封面折扣上的作者简介,然后阅读书腰、封底文案。接下来浏览“前言”、“目录”、“后记”。如此一来,就能看到整本书的轮廓。然后,在重新确定读这本书的目的后,再翻开正文阅读。

    事先费一点功夫去这样做,就能够特别有效率地阅读。也就是说,能清楚知道重要的地方和不重要的地方。由于不重要的地方能够跳过不读,所以阅读速度也就变快了。这样一来,在短时间内就能读完一本书。一边意识到目的,一边阅读,就能够把内容好好地吸收进来。

    在读书的过程中,首先一边读,一边把认为重要的地方画线。然后,在认为更重要的地方打上星号。画线部分多的时候,因为全部都画上线也很麻烦,所以就画上四方框,把它框起来。接着,将画线的页面向内侧折角。这样一来,纵然从后面翻,也可以马上打开这个页面。

    读书时,把突然灵机一动想出的点子,或是对作者的主张产生的想法,逐一写进书本空白处或空白页面里。一边阅读一边模拟“如果是我的话,会怎么做?”这样,点子就会源源不断涌出。把这些点子写进书本空白处。

    读完之后,把画线和打星号的地方输入电脑里。没有必要设计漂亮的版式,我只运用简单的办公软件编辑。

    把这些内容打印在A4的纸上。这个笔记本就成了“终极本”,也就是把在各种书中,和解决自己的问题有关的重点,集合起来。

    我把它称为“杠杆效益笔记”。

    我经常随身携带这个笔记,在月台等电车的时候、搭计程车的时候、等候约定碰面的人出现的空闲时间等等,利用这些短暂的时间,迅速翻阅笔记。这样一来,内容就烙印在脑袋里,加以实践,就会一技在身。

27、重点不是你认识谁,而是谁认识你。

28、建立人脉要用长时间来衡量。它并非短期而是长期投资。短时间的交往不仅没办法建立彼此双赢的关系,也无法长久持续发展。因此要以5年、10年、20年,这种长时间来衡量。所以,现在有名无名都无所谓。

29、在建立人脉上,其基本做法是对别人奉献,在奉献的基础上建立人脉。自己要具备对别人有什么贡献的能力。

30、“六度分离”理论:是指人们通过自己认识的6个人介绍,就能够间接地认识世上所有的人。

    读后感:

    该书阐述的思想比较简单,道理也浅显易懂,围绕着如何在“劳力、时间、知识、人脉”上进行投资,结合自身的目标和实践加以运用,从而产生杠杆效益。总体上还是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书中介绍的方法还是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可学性,可以加以应用。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