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伐交”

(2015-05-04 11:39:42)
标签:

杂谈

《孙子兵法》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里的“伐”,即征伐、讨伐。“伐交”,简单地说就是以打仗的思维来搞外交。
成功的外交都是基于明确的战略目标而操作的,本质上和军事行动一样,都是国家的战略工具,苏秦、张仪、公孙衍等纵横家的合纵连横,便是其中的巅峰之作。
“伐”字隐含的一个意思是“主动”,“伐交”亦可理解为“攻势外交”。
春秋战国时代的外交,无不“明”“暗”两只手同时使用。所谓“明的一手”,便是外交游说:这其中可能是国家间实实在在的利益交换,也可能是战略欺骗-这里没有什么诚信、道德的问题,伐交就是以打仗的心态来做外交,而兵不厌诈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再者说,决定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因素,实力和利益最为优先。
美国对“伐交”战术可谓炉火纯青。历次美国主导的局部战争,基本步骤都是:舆论抹黑对头、外交促使各国站队、经济制裁、内部瓦解,最后进行军事进攻。这和李斯的“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由外交、谍战、军事进攻“无缝对接”而成的组合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