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长寿秘诀

标签:
杂谈 |
首先是饮食上,姥姥吃斋念佛,就是我们常说的吃素,不但拒绝各种肉,连鸡蛋都不吃,她爱吃青菜豆腐,几乎天天不断,凉拌豆腐,煎豆腐,煮豆腐,豆腐干,豆腐皮,腐竹,反正只要是与黄豆原料有关的,来者不拒,还爱喝粥,小米粥,玉米粥,面稀饭,早晚不断,中午是面条。如果按现在人说,肉,蛋,奶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蛋白质,可姥姥的饮食缺少这些,但不影响她长寿活到90岁。
其次,姥姥爱劳动,她家门前有个小菜园,主要是她在打理。人们经常看见她拿个小锄头或者小铲子,在菜园里铲草锄地,侍弄那些蔬菜,自己家吃不完还送给邻居,也就是说,姥姥是个勤劳能干闲不住的人。
第三,人们说,长寿的人都是性格温顺,宽容,不爱发脾气的人。姥姥却不是温和之人,心直口快,动不动就发脾气,说话声音很大,嘴碎,她年轻时爱训斥儿女,左邻右舍都经常听到她高声教训孩子。姥爷姓王,姥姥人称王氏,在古庄店街她有个外号叫“王吵儿”,这个外号形象地说明了姥姥的性格特征。不过这样的人有事不装心里,吵过就拉倒,城府深,老谋深算,阳奉阴违这样的词用不到她身上。
最后一条,姥姥心胸开阔,性格坚强,凡事能想得开,放得下。不说别的,她忍着悲痛送走了姥爷和四个儿女,最亲的五个人,自己还能活到90岁无疾而终,就证明了这一点。
母亲病重时,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还牵挂念叨着姥姥:“兄妹几个,就剩我一个人了,难道还不能给母亲养老送终吗?”母亲还真的是走在了姥姥的前面。她因乳腺癌47岁去世,那是1972年,当时姥姥已80多岁,担心她经不住这最后一个女儿离去的突然打击,一直瞒着她。
我母亲很孝顺,生前每隔一段时间就回娘家看姥姥,带给她需要的生活用品和喜欢吃的食物。去世后好长时间,有人进城了,姥姥就嘱托人家顺便到我家看看,为什么不见我母亲回古庄店看她。瞒只能是一时的,不能永远,最后还是告诉她了。她执意让孙子带她进城,要亲自去坟墓前看看最小的女儿。
那天是我带她去的墓地,到那里之后,姥姥一下子跪在坟墓前,抱着墓碑嚎啕大哭,80多岁的白发人送黑发人,那情景真是令人肝肠寸断,姥姥悲痛欲绝的哭声让过路人都驻足停下,观看静听,我想安慰她别哭,可我自己也忍不住泪流满面,哭得稀里哗啦,只是我没有哭出声而已,键盘敲到这里,我抑制不住泪水又一次模糊了双眼。看着可怜的姥姥佝偻着弯曲的背在痛哭,我悲伤心痛却是无奈。可姥姥哭一阵后,自己扶着墓碑站起来,用衣服上挂的小手绢擦干了泪水,很快恢复了平静,我赶紧上前搀着她,我们一起回家,她一路没再说话,吃完午饭就让孙子带着回了古庄店自己的家,那是我见姥姥最后一面。因为后来我上大学离开家乡,毕业又分配在外地,不经常回去,直到1980年传来她去世的消息,当时只有我妹妹和妹夫去参加了姥姥的葬礼,想起来我感到很内疚。总想有朝一日再回家乡,去古庄店到姥姥的墓前祭拜一下她老人家,了却一个心愿。
本来是总结姥姥的长寿秘诀,却写成了回忆姥姥的文章,我想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姥姥的长寿秘诀,一是饮食清淡,二是热爱劳动,三是为人坦荡,胸无城府,直言不讳,心口如一,四是性格坚强,心胸开阔,遇事拿得起,放得下。当然,每个人有个体差异,除了各人的生活方式和性格不同外,我想,遗传基因应该是起着重大的作用。
下面图片中的老人是我邻居,和姥姥长得有点相似,她1934年出生,今年88岁了,生活能自理,还天天早上去公园走路,做伸筋拔骨操,对于她来说,应该是百岁人生不是梦!



前一篇:朝霞,朝阳和充满朝气的人
后一篇:国庆逢重阳,爱国爱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