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简单,婚姻麻烦(一)

标签:
杂谈 |

用现在的话说,女孩都喜欢会说甜蜜话的帅哥,更何况孟女士性格坦诚直率,是个单纯的女孩,和王先生一样,一心用在学习上,不大懂人情世故。孟女士和王先生家都在农村,平时住校,周末才难得回家看看。而张先生家在县城,天天回家就餐。以前他是暗恋孟女士,进入高三后,他开始公开追求她,周末或节假日邀请孟女士去他家吃饭,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孩,张的父母自然是也很喜欢她,50年代中期的普通百姓家,生活还是比较清苦的,张家平时节俭连肉都舍不得买,可只要孟女士去家里做客,饭菜都少不了鸡蛋和肉,过年过节张先生还不忘给孟女士买小礼物什么的,加上能言善语会说好听话,很快赢得了孟女士的芳心,那年春节在双方父母的主持下,他们定下了婚事,当时是瞒着老师和同学们的,那时离高考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了,同学们都夜以继日地发奋学习,为高考而努力冲刺。记得那时流行一句话:是否考上大学,是穿皮鞋或草鞋的分界岭。
高考后学子们猛地一下子感到轻松,闲暇无事等发榜的日子,张先生要求孟女士和他一起去民政部门登记,把两人婚事办了,本来一开始孟女士不是很愿意,可经不住张先生巧言花语地劝说,善良单纯的她最后就同意了,那年她19岁,张先生20岁,符合婚姻法规定的年龄。他们隐瞒很久的关系高考后公布于众,全班哗然,议论纷纷,褒贬不一。只论外貌,他们俩倒也般配,但不是人们心目中的郎才女貌,人家孟女士可是才貌双全。
高考结果出来,孟女士考上了北京外语学院俄语系,王先生考上了长沙铁道学院,张先生名落孙山。同学三年,孟女士是重情重义,守诚信之人,她不会因为丈夫高考榜上无名就悔婚,反而劝导他不要难过灰心,可以复习,第二年再重新考一次。张先生虽然高考落榜,但抱得美人归,有失有得,好像并不是很难过。最难过痛苦的是王先生,暗恋孟女士三年,本想高考金榜题名再向她表白心迹,没想到连表白的机会都失去了,他是怀着一颗破碎伤感的心踏上了去长沙的火车。
王先生进大学后,好长时间沉浸在失恋的痛苦中,无精打采,提不起精神。可痛定思痛,他也知道自己一个农村的孩子,考上大学不容易,不能因感情上的挫折从此萎靡不振,那样对不起辛苦操劳,抚养自己长大的父母,他需要调整心态,疗好伤口,继续努力,等待着知识改变命运。最终他没有让父母失望,经过四年的勤奋学习,他成为班上的优秀生,大学毕业分在国家铁道部工作,后来和大学一个女同学结婚,生活也算平静而幸福,但王先生忘不了孟女士,心灵深处一角,一直留有她的位置。
孟女士1959年北外毕业后分到河南郑州大学教俄语。还记得她儿子名叫张方正,方,纪念家乡方城,正,和郑州的郑谐音,老家是方城,在郑州出生。张先生高考落榜后,他没有像孟女士希望的那样复读,后来县城招考教师,他去应试,还算侥幸被录取,分配在县城一所初中教语文。从小县城往郑州省城调动工作比较困难,那几年他们一直是夫妻分居。60年代初期,很多学校取消俄语课程,改为学习英语,俄语老师减少,孟女士在大学俄语是专业,第二外语学的是英语,为了夫妻能团聚在一起,她要求从省城调动到三线城市许昌高中教英语,然后又想办法把张先生调动到许昌二中教语文,从此夫妻二人在许昌算是安家落户。他们共生育四个孩子,三个女儿,一个男孩,就是那个张方正。
时光如梭,转眼三十年过去了,进入八十年代末期,三人都过了五十知天命之年,孟女士四个儿女三个都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身边只剩一个小女儿上中学。当初张先生能娶到才貌双全的孟女士是心满意足,自然是百般宠爱,有求必应,在家中什么都是孟女士说了算。结束了几年的夫妻分居生活,在许昌安家以后,张先生包揽了几乎所有家务活,赶集买菜,做饭打扫卫生,还练得一手好厨艺,孟女士只是洗洗衣服,换季时拆洗一下被褥。很多家庭是夫唱妇随,她家是妇唱夫随,几十年都是这样,彼此也都习惯了,这是一个平静而和睦的家庭。夫妻之间在一起生活时间长了,即使没有爱情也会有一份亲情,谁也离不开谁,中国的家庭大都是如此吧。如果没有那次同学聚会,我想张先生和孟女士也会平静地生活相伴到老的。(待续)
前一篇:做人与做事
后一篇:爱情简单,婚姻麻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