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杜甫诗三首》之评课稿
(2013-11-12 12:16:46)| 分类: 教学反思 |
《望岳》描写了开元盛世时期祖国的大好河山,表达了作者为国效力的远大抱负。《春望》描写了安史之乱时期国都的破败景象,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思家悲己的情怀。
听了林峰老师的这堂课,让我获益匪浅。
1、林老师教学采用了“读诗歌——品诗句——悟诗情”的思路串起整堂课,使得课堂节奏紧凑,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2、林老师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的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尤其是背诵这一环节。
3、教学目标明确,“度”把握得很准。初中阶段对于诗歌的要求是背诵、感知内容、理解诗人情感,林老师定的三个目标可谓是“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4、课堂的教学方法、策略得体恰当。
⑴视频范读,让学生通过画面直观感受内容。同时通过画面和美读营造了很好的氛围,很容易把学生带入到教师预先设计的情境中。
⑵多种形式的读与背。林老师采用齐读、个别读、小组背、个人背等方式熟读背诵诗歌,让学生在读读背背中悟,读读背背中理解、体会。
⑶采用激励性语言评价恰到好处。林老师对学生的回答适当适度的点拨及肯定,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林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简洁,板书简约,重点突出,其扎实的基本功由此可见一斑。
语文课堂就像电影一样,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所以林老师这堂课也有一些美中不足之处。
1、在赏析《春望》“你望到一个怎样的杜甫”这一环节中,教师为了硬性完成8个小组的发言,硬是把前面小组学生讲到的“思家悲己”忽略掉,直至最后一组完成才点明总结,这稍显生硬拖沓。
2、在掌握重点生字词的词义时,教师无需大包大揽,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发言,效果会更好。
以上是本人的拙见,如有不正,敬请指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