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的运动》 教学设计
(2013-03-28 17:27:05)分类: 教学设计 |
小车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经验提出作直线运动的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能够依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4、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科学知识:
1、知道小车的运动快慢与什么有关;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的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的作用;
3、学会尊重科学实验中的有关数据。
二、重点难点:
重点: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难点: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教学准备:
小车、秒表、勾码、挡板。
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谈话:今天老师到学校的途中,看到两辆载重汽车,一辆开的很快,一辆开的很慢,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帮老师想一想,可能是什么原因。
学生讨论,教师罗列学生的想法,选择有价值的板书。
2、明确目标。
谈话:这只是大家的猜测,任何科学结论的得出都需要证据,事实是否如大家所猜测的那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研究员,研究一下汽车运动的快慢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板书课题:小车的运动)
3、效果预期。
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仅能学到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本领。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假设,老师真的很佩服你们!这些条件都有可能对小车行驶的速度产生影响。如果想知道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需要干什么?(动手进行实验、用实验来证明、用事实说话)
2、自主学习。
(1)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体会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的注意事项。
谈话:如果这些假设都要我们现在全部证明的话,可能时间来不及,所以这节课我们选择其中的一个因素先来研究,如果我们现在来研究拉力大小是否与小车运动速度是否有关系,该怎样实验呢?
学生讨论。
总结:这种只改变我们研究的条件,其它条件不变的实验方法,我们叫控制变量法。
(2)提问:我们怎样就能准确判断小车运动的快慢呢?
讲解秒表的使用方法。确定终点和起点。
【设计说明:针对实验现象,大胆猜测,提出有关假设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首要环节,在教学中让学生对“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提出各种假设,以假设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产生研究的欲望。从而积极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
(3)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方案并进行交流。
(4)合作探究、进行实验。
a、讲解实验注意事项。
b、学生演示。
c、学生分组实验,完成记录表。(附表)
3、展示交流。
全班分析小组实验数据,交流实验结果。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提问:如果要验证小车运动快慢与载重量的关系,应该保持什么条件不变,什么条件可以改变?
2、结果反馈。
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如:知识方面: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有关,拉力大,小车运动快;
技能方面:学会了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研究;
其它方面:合作、严谨的思维……
3、反思总结。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用自己的思维和双手得出了结论,学会了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其实影响小车快慢的因素还有很多,老师希望大家能继续保持这节课的探究热情,多思考、多动手,在科学路上继续前行。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