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录(五)宇宙遐想

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学作品欣赏 |
随想录(五)宇宙遐想
关于宇宙大爆炸理论,我不知道这个理论的依据从何而来?这个理论说在138亿光年左右,一个奇点发生大爆炸,然后逐渐冷却膨胀,慢慢变成现在的宇宙。有一种说法:宇宙还在不断的缓慢膨胀。人们不禁要问:在没有发生“大爆炸”之前,那个“奇点”或者那时之前的“外界”究竟为何物?宇宙还在膨胀,那么宇宙空间之外又是一种什么状况?谁也说不清楚,现在人类感触到,或者认知到的空间范围,究竟占整个宇宙多大比例?
可以这样说,人类对于宇宙而言,就如襁褓中的婴儿,对周围的感知只限于身体能触及和目光能达到的范围。由此可以断言,人类现在怎么可能给宇宙下一个准确定义。
在我心目中,宇宙是一个恒久远、充满无限能量、遵循物质运行规律、无限庞大的循环系统(体系)。这里面“物质运行规律”最为复杂,从微观上说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从宏观上说有星球之间、星系之间、全系统综合。这些物质运行规律都客观存在,但要被全面认识掌握却非常难。只有充分认识物质运行规律,才能更好地掌握物体运动规律。
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只是宇宙中极其普通的一颗星球。有关资料上说它已有45.5亿岁(不知此数据从何而来),我们人类是这颗星球上的居民。当人类只限于肉眼观测事物时,对宇宙的认识仅限于天圆地方,那时的“天”和现在的宇宙有着天壤之别。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也只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星系,那么整个宇宙还有多少像银河系一样的星系呢?我们人类是地球上的一种生灵,被称为万物之灵。有种说法地球上的生物是从无到有的,而我们人类也是从微生物进化而来的。人类发展到现在,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就个体而言,人是很渺小的;但就整个人类而言,有可能撼动或者征服整个宇宙。如果人类能够掌握宇宙中绝大多数的物质运行规律,就不止于“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有可能漫步于浩瀚太空,不仅可以四海为家,还会比嫦娥飞得更远。
不过这只是人类(确切地上是我)的一厢情愿。就目前人类对宇宙的了解,整个宇宙充满变数,宇宙是永恒的,但宇宙中的天体却是变化的。未来的日子里,或近或远,说不定那一天,宇宙天体之间你争我夺发生碰撞,地球有可能被撞碎解体或被别的星球吸纳,也有可能地球自取灭亡(核战争),人类所创造的一切都将化为乌有,包括人类自身。
真有那么一天,宇宙之谜由谁去破解?!
5月12日21:07,包括上海在内的全球各地同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天文学家向人们展示了位于我们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的首张照片!这张照片由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合作组织这个国际研究团队,通过分布在全球的射电望远镜组网“拍摄”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