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录(一)人生易老

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学作品欣赏 |
随想录(一)人生易老
年轻时读毛泽东《采桑子.重阳》,对首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感受不深。那时理解人生易老,以为就是人容易老去,对怎么个老去缺乏感性认识。现在年近古稀了,对“老”变得敏感,对年轻时的一切都很留恋。
到兰州后,时常被中青年叫叔,以为自己的容颜和体貌呈现老态。被人叫“叔”从礼仪方面是受到了尊重,但内心并不愉悦,意味着自己的确老了。
我现在每天上午,几乎都要骑着自行车在方圆三公里范围的超市或农贸市场穿梭。我这辈子跟自行车有不解之缘,骑了大半辈子。年轻时自行车是主要代步工具,骑自行车是一种享受,在公路上和同伴或其他人追逐多么快哉!现在骑自行车感觉还得心应手,也不需要赶时间,可以悠哉游哉。但在路上骑行时,时常被骑摩拜单车的中青年男女超越,心里很不服气。几次试着反超,即使一时得逞也无法持久。是我的自行车性能差吗?我的飞鸽牌有八成新,各部件都还好,应该不输于摩拜单车。只有一种解释,我老了,力不从心了。以前再陡的坡都能蹬上去,现在小区里的一点小坡也不敢勉强,应该能骑上去,但怕伤膝盖。
我现在正处于喜欢思前想后的年龄,虽然没有雄心壮志,但还是有梦想,更希望能多看看未来世界,因而最在乎于健康。可越是在乎,越容易失望。近两年身体时常出问题,虽然不是大恙,却心存芥蒂。其实,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过程,人生的终点就是死亡。年轻时不会去想人生的长短,更不会去展望生命的终点。之所以人生易老,是因为人生就几十年、百十年,这在宇宙或人类历史长河中是那么的短暂。当我们把人生以分秒计算时,觉得很漫长,而到了老年时,回眸漫漫人生路感觉就像一场梦。
人生苦短,只有到我现在这个年纪才能真切的感受得到,对于一个年近古稀的人来说,意味着人生进入倒计时。可心有不甘,童年、少年是那么充满活力、放飞梦想,青年、壮年富有激情,豪情万丈,到了暮年未实现的梦想,未酬的壮志还能继续吗?如果一个人对未来没有了欲望,那生活还有什么情趣?“古稀之年”已经是过时的年龄概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人的寿命期望值也在不断提高,把七十岁看作壮年也未尝不可。对于我而言,还有一二十年或者二三十年的人生旅程,好好保养自己,在观看旅途风景的同时,做一些适合或擅长老年人的事,或许能获得更有价值的人生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