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赋新词强说愁
标签:
作品赏析辛弃疾愁滋味欲说还休影响力 |
分类: 文学作品欣赏 |
最近又想起这句话,但对原先的理解不自信,于是就上网查阅,找到原话的出处,看其正确含义。原来这个句子出自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原词如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原来这首词竟是如此不凡,不仅佳句连连,而且意境隽永。读了全首词,细细品味,对词人的人生际遇和心路历程感同身受。作为接近古稀之年的我,对词中的叙事和意蕴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从作品的历史背景看,应当是词人的“牢骚话”,因为这是他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忧国忧民,看到国土沦丧、民不聊生,自己却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写这首词。看似发牢骚,语词却平和,像是闲聊。
我真佩服词人的才华和勇气,用这么短的语句把大半生的心路历程阐释的形象生动,而且把词作题写于道中壁上,让众人评说。
这应该是词人的“牢骚话”,鉴于词人的人生境遇,他内心应该是愤懑的。正是人到中年,看尽了世态炎凉,而又仕途受挫,满腔愁绪无处发泄,即兴把愁绪题写于壁上。但是人在屋檐下,一个受撤职处分的人,怎敢直抒胸臆,只好说点人生感悟,把难言之隐蕴藏在看似的闲聊之中。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看似普通,却道出人生的普遍性。正因为少年不识愁滋味,才爱上层楼。不论境遇如何,多数人在少年时期都是不识愁滋味的,也正因为不知愁苦,就爱幻想,喜欢登楼赏玩。赏玩了,有了很多感触,想要表达出来。可又不知从何说起,只好勉强述说心中的愁绪。
可是到了他的中年,有了人生阅历,甚至“识尽愁滋味”,却“欲说还休”。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看透了世态炎凉,理想破灭,想说的东西太多,又不知从何说起。不知从何说起但还是想说,面对山河破碎的现实,真想发发牢骚,可又受社会现实制约,不能直抒胸臆,那只有说点应景的:“却道天凉好个秋”。
真要同情辛弃疾大人,阅尽世态炎凉,满腹经纶却报国无门,识尽愁滋味又欲说还休。可他是性情中人,不愿在沉默中老去,就让胸臆跃然壁上。虽然没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但也流芳百世。
难能可贵的是,现如今这首词中的“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欲说还休”、“天凉好个秋”语句,常被人引用或说起,可见这首词的影响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