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能有几多愁

标签: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嫉妒向东流 |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绝然是一个悲情人物,后悔生在帝王家。他本是一个文艺青年,才华出众、多才多艺、情感细腻,可命运却把他推到君王位子。在位十五年,正值壮年却成为阶下囚,继而命丧黄泉。有人说李煜在诗词歌赋方面是奇才,但在治国方面却是庸才,因而才有亡国之恨。其实在他登位前南唐已是一个烂摊子,加之天命不可违,在宋朝荡平天下的大势下,南唐作为地区小国能撑多久?只可惜,才华横溢、有“千古一帝”美誉的他却因为这首盖之词遭到不幸,而他那绵绵的愁绪也融入滚滚长江奔流至今。
可以说,李煜的《虞美人
一、作者的身份特殊:帝王,南唐后主。
二、作词的时间的巧。李煜何日酝酿的词不好说,但却是在他生日七夕那天夜里命歌妓演唱时被发现。或许他是要为自己的生日留下点东西,也或许要以此为自己庆生。
三、后果严重、结局悲惨。歌妓的演唱惊动了宋王朝,词的内容泄露后惹怒了宋太宗,当晚就赐毒酒。所以《虞美人
四、词句音韵优美,意蕴敏感。词的文学造诣很高,字句和美,音韵流畅,朗朗上口。但因直抒胸意,没有考虑忌讳,引起宋太宗的猜疑,引来杀身之祸。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秋月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象,喻指美好事物。李煜做帝王时经历的都是歌舞升平、花天酒地,什么时候就没有了?往事知多少——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有太多太多,但都成了过眼烟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李煜住所;昨夜,作词的前夜。又,以前曾经吹过;东风,从东面吹来风。东风既是季风,更应该是从故国吹来的风或者传来的讯息。故国,指曾经的南唐,由于国破家亡,在晴朗月明的夜里那堪回首。这李煜真有点冥顽不化,都阶下囚了还提什么“故国”,你让宋太宗怎么想?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故国虽然不堪回首,但内心又怎么忘得了。那里宫殿的雕花栏杆,玉砌台阶应该还在,但那些曾经朝夕相伴的嫔妃宫女们,她们的容颜没有了往日的光彩,或者已换成另外的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问我(君)有多少愁思,好像春天滔滔的长江水,日夜不停地向东流去。“问君”是犯忌的,“君”可不是谁都能自谓,亡国之君还要什么脸面称“君”。“向东流”这既是江河的自燃流向,也是故国及其金陵的方位。最后这句最受人称道,形象生动的比喻,把一个亡国之君的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这句是整首词的点睛之笔,也是它流传千古的主要因素。
不少人认为,是李煜在词句里表露了不忘故国,有复辟南唐之心,才使得宋太宗动了杀心。这只是原因之一,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李煜的才情引起宋太宗的嫉妒和担心。正是通过这首词,表现出李煜文学方面的不同凡响。宋太宗除了自愧不如,还担心人心向背。如果词章流传出来,会有不少人仰慕李煜的才情,包括宋太宗的近臣。宋太宗怕随着词的广泛流传,社会舆论对朝廷不利,文人们会要求还李煜自由。试想,李煜已被宋朝囚禁了三年,即使他有复国之心,宋太宗还怕他有复国之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