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西游第57期:关于《西游记》几个问题的回答

标签:
西游记解说菩提祖师牛魔王妖精 |
分类: 说《西游记》 |
说西游第57期:关于《西游记》几个问题的回答
下面几个问题,摘录于网友的提问,我们(微信公众号:周老八)尝试着回答一下。
问题1
问:《西游记》中的弥勒佛是如何收服黄眉怪的,是否有蹊跷?
答:原著中基本就是按照央视《西游记》中情节来的。
弥勒给孙悟空写了个“禁”字,让孙悟空去找黄眉怪打,且许败不许胜。黄眉怪被悟空骗到了瓜棚下,天热他要吃西瓜,弥勒佛让他吃孙悟空变的西瓜,后来黄眉怪就被收服了。
没啥蹊跷的。只要不是一味牵强附会,一味“暗黑”想像,基本在原著找不到什么蹊跷的。
问题2
问:能够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为什么打不过取经路上的小妖精?
答:首先更正一下,对付小妖精,悟空还是可以轻松战胜的。
大闹天宫的故事,在原著中其实没有电视剧那般夸张,没有什么悟空打的玉帝趴到桌子底下这种情节。
不过,即使这样,单论武力而言,悟空的能力还是很强的。至于法力,从大闹天宫看,从后面的取经故事看,悟空也是很厉害,几乎无所不能。
其次,悟空战胜不了的,都是有法宝或者有特殊法力的大妖怪,前者如拿着人种袋的黄眉怪,后者如黄风怪。
再次,这个问题其实用原著的话来回答最好不过了,那就是“此一时彼一时,大不同也”,“一物降一物”。
其实,《西游记》一直在重复的,正是上面看似简单的道理。明白上面的道理,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最后,还要明白《西游记》的写作目的和“江湖”知识。
小说写的目的,第一回就很明了了,是在教育人,借故事教人道理。
至于“江湖”,是说必须了解小说中的“江湖观”,价值观,好汉观。
明白这两个,对于我们思索《西游记》的问题大有裨益。
问题3
问:《西游记》里,牛魔王的岳父是怎么死的?
答:首先,夫人铁扇公主的父亲,原著没提到。
其次,情人玉面狐狸的父亲,原著只简单提到“死了”,没说如何死了。
最后,综上,基本上原著没有说牛魔王岳父的事。至于原著外的有关情节,都是其他作者自己想的,那就不好说了。
问题4
说明:这个问题是问菩提祖师是否是如来佛祖、观音菩萨等人的,不好回答。这里只给大家我们(微信公众号:周老八)之前的一篇关于菩提祖师的文章来粗略解答一下。
先贴原文地址(您可以直接点击查看原文):菩提祖师是如来佛祖吗?
在《“十八岁”指什么》一文中,我们说到了孙悟空在拜菩提祖师学艺后,才可能正式开始自己的“好汉”生涯。
这本是常识,用不着分析这么多。不过为了解读清楚下面的问题,我们还是多分析一点。
在原著第34回,有这样一段话,孙悟空想到:“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
有好多“厚黑”式的“阴谋派”解读者,把这当作须菩提祖师即是如来佛祖的一大有力证据。他们的理由是:孙悟空这个时候还并未去过西天如来佛祖的雷音宝刹,却在此时想着“西天拜佛祖”,这很有问题。而且,算一算之前孙悟空拜过的人,菩提祖师,唐僧,观音,只有这三个人,这正好说明了菩提祖师即是如来,否则解释不通。
乍一看,这似乎很有道理,然而细细品来,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原文说的好,孙悟空想自己“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这里的“拜了三个人”,是有前提的。“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包括两个信息:一是为人,一是好汉,而且二者是连着的关系,缺一不可。我们来分析这两个信息。
“好汉”自不必说了,前文中我们讨论的即是如此。
“为人”的意思,即是孙悟空做人,或者准确点说,原来孙悟空是猴子,后来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开始了“为人”。这个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呢?书中也有原文。在第二回最后,孙悟空又说:“我当年别汝等,随波逐流,飘过东洋大海,径至南赡部洲,学成人像。”这里很明确了,孙悟空是在寻仙访道的途中,于南赡部洲学成的人像。这应该可以看作是他的“为人”。
结合上面的信息,我们很容易看出来了,孙悟空此时说的“拜了三个人”,指的是自己学成人像,且在学艺之后,也即在自己开始的做好汉开始之后,自己“止拜了三个人”。
至此,就很清楚了,第34回的信息,并不能提供菩提祖师即是如来佛祖的证据!上述“阴谋派”的论证,完全是断章取义。
至于菩提祖师在原著中究竟是谁,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说。
但这里的“止拜了三个人”是什么意思呢?孙悟空此时毕竟还未拜见如来佛祖。我们结合原著中的情节进展,可以这样理解:将来到了西天,拜如来佛祖是肯定的;孙悟空此时指的就是,自己做好汉一场,只会拜三个人(而自己此时却要向妖精下拜)。而这里的“止”,我们可以理解为“到……止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