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三周,我成为了第一个上示范课的老师。思虑再三选择了二单元的习作《小小“动物园”》。按照提示,学生通过发现家庭成员和动物之间的一些性格、外貌、爱好的相似之处,把家庭成员比做这种动物。比如:妹妹很可爱像小兔子。我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便利用了一个叫《我家是动物园》的绘本故事来教学。课堂前期都很顺利,可是在让小朋友们思考自己的家庭成员能用哪种动物来描述的时候就出问题了。至少有近三分之一的孩子说:“我妈妈和母老虎一样凶。”甚至有一个女孩儿在表达的时候还带了脏话。作为老师,我立刻敏感到我们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出问题了。因为是示范课,我只能暂时用语言进行引导,先让孩子说说原因,她就说她作业慢了、看电视等妈妈都会很大声地吼她。我立刻就抓住这样一个契机进行引导:“这些不都是你表现不好的时候吗?所以妈妈也是爱之深,才会责之切。要学会体谅妈妈。”
课堂的一瞬间,让我难以平复。为什么妈妈为孩子付出如此多,得到的确实这样一个结果,我们不得不来探讨一下我们目前的两种畸形家庭教育。一种是“丧偶式”育儿,又被成为“隐形爸爸”,形成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留守儿童,父亲在外工作;工作忙,时常不在家;亲子关系不和谐,缺乏沟通交流;回到家只顾玩手机,什么都不干,把孩子交给妻子或奶奶;孩子作业不管不顾,丢给妻子;孩子一有问题就让找妈妈......第二种便是“虎妈”式家庭教育。妈妈剥夺孩子的自由权利,一切均以成绩为主导,一旦动怒轻则吼叫,重则棍棒加身。
那是不是这两种教育就是完全错误的吗,完全不行的吗?其实也有极少数成功的案例,那就说明,如果你要执行这样的教育模式就必须有先决条件。但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心平气和的家长。有以下方法给到大家。
1、首先要跟自己和好。父母在意识到自己管教失控后的第一个念头通常是“自责”。看着孩子受惊吓后的样子,往往一心一意“哄”孩子,很少反思、了解自己,以至于下次同样被冲动的情绪冲昏头脑,陷入恶性循环。因此 爸爸妈妈们首先要以“学到经验”的心态原谅自己,跟自己和好。 2、反思当时的情绪状态。父母先反思当时 管教失控的原因是什么?自己是因为当时某件烦心事心情很差?身体不舒服?还是因为一再说教很多次都没用,觉得自己失去耐性了?父母慢慢想想清楚后,再去计划该如何和孩子重修旧好。 3、重新整理思绪。如果已经找到自己发脾气的原因,接下来就是要重新思索自己想要什么,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例如:发现自己特别在意孩子顶嘴,是因为孩子讲话的态度令人不舒服?还是自己不容许孩子有个人想法?我想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父母两个人可以一起交流、分析,帮助自己就是在爱护孩子和家庭。 4、安定自己。下次再有类似的情况发生,父母不妨采用冷处理方式,比如你发现自己将要爆发时,先离开现场冷静一下,或者喝杯水,给自己缓冲的时间。避免坏情绪 犹如脱缰之马,横冲直撞。在短暂的休息时间,你也可以在心中默念“冷静冷静”整理一下情绪。当自己安定下来的时候才可以想清楚、看明白究竟是发生了什么。 那在教育失控之后,爸爸妈妈们又该如何与宝贝们和好呢? 1、向孩子坦诚你的错误。家长不妨蹲下来跟孩子解释刚才自己为什么发脾气了,请求他原谅自己的一时冲动,让他知道你的情绪已经平复了而且无论如何你都是爱他的。鼓励宝贝将心里的感受说出来,以防憋在心里留下阴影。 2、下次让宝贝主动提醒自己。经过这次事件可以和宝宝来个小约定,“下次妈妈再发脾气的时候,你主动提醒妈妈‘不要生气’,好不好?”这样的方法既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发生伤害事件,又能让孩子意识到妈妈会生气,自己是不是也做错事了。 3、回到事情原点,就事论事。宝贝对于你刚才的情绪失控表示理解了,但为了避免同样的应激事件再次发生,还是应该针对这件事,好好给他上上教育课,提醒孩子下次不要再犯错 了。比如:“刚刚妈妈叫你吃饭收玩具时,你说的跟做的不一样。如果再一次,你可以怎么做,不会让妈妈觉得你在骗我。”然后讨论这件事可以怎么解决,孩子也 就懂得下次该怎样做得更好了。 亲爱的各位家长,让我们共同担负起对孩子最好的关爱,陪伴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