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抄袭小学生”戳中制度软肋
(2014-07-21 08:28:09)
标签:
教育 |
“大学生竟然抄袭小学生的读书笔记。”7月7日,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华中农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思修》课)老师李厚刚,在他的QQ空间上痛心疾首地表示,今年他所授的这门课,有91名学生主要因为抄袭拿了0分,其中2名学生竟然原文照抄小学生的读书笔记范文。(7月20日 新华网)
大学思修课的论文中500个人竟然91个学生抄袭,而更为匪夷所思的是其中两人竟然抄袭小学生读书笔记范文。思修课能够如此抄袭本身就是对课程的一种讽刺,而更为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样的现象在高校内却是极其平常的。否则,当李厚刚老师给这抄袭的91名学生零分的时候就不会有人质疑。而事实恰恰相反,在李厚刚老师将91名学生判零分之后,很多学生竟然觉得老师这是故意为难学生,而这已经挑战了学术诚信的底线,更是戳中了高校“严进宽出”的制度软肋。
中国现在的高校环境,尤其是那些不很重要的课程的考核中,从高校毕业的学生都应该有所感受。一般来说,教师会在考试前期进行范围划定,而这已经将考试内容限定在极小的范围内。也有的课程仅仅依靠一篇论文或者读后感就可以完成。但是,即便是如此简单的要求,学生们还是抄袭成风,在这起抄袭中暴露出来的不仅是一个学校的一门课程的问题,而是整个高校环境的问题。按理说,大学生抄袭小学生的读书笔记应该是觉得很可耻的事情,但却没有这样的感觉,不仅抄袭还公然上交了作业。被判零分之后,学生们振振有词,觉得这是老师为难自己。
当大部分老师选择对学生留情的时候,像李厚刚老师这样的老师就会成为异类。而这无疑就是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那些严格要求自己学生的教师越来越不受学生欢迎,而那些“放水”的老师却成了“香饽饽”,这难道不是一种制度的病吗?而刹住高校的抄袭风,仅仅依靠像李厚刚这样的老师还是远远不够的,这更需要改变“严进宽出”的高校制度,只有将每一门课程都落实下去,老师尽职尽责,学生认真对待,才能营造诚信的学术氛围。否则,一个或者几个老师的“单打独斗”永远只是扬汤止沸。
其实,这样的抄袭杜绝也并非永远无解。笔者曾经在苏州一所中外合作高校中就职。在这所高校里,对抄袭的惩罚极其严格,一旦抄袭直接留级,没有任何商量余地。所以,对于这样的严格制度也净化了学校的考试风气,极少数的学生去抄袭,自然也受到了留级的处理。可以想象,如果这样的制度推广到其他高校内的话,谁还敢抄袭呢?(王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