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苏教育报》:清宁自在心间

(2014-06-14 18:25:52)

《江苏教育报》:清宁自在心间  

【《这世界,原该天清地宁》,薛仁明著,九州出版社,2014.4

有人问纯空法师:“为何出家?”

纯空云:“我要回家。”

这是你所能见到的最为独特,也最为有玄机和禅意的自序了吧!是的,回家,这应该就是找寻心灵归宿的终点所在。然而,到底在哪里,到底有什么方向,应该如何回去,这些问题的答案却在每个人的心里。正如法师所言我要回家,每个人都应该找寻到属于自己心灵归宿的那个家,在那里才有这属于你自己的天空,你自己的世界,你自己的喜怒哀乐。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在这段长河中跋涉,到底什么才是重要的。身体、灵魂、财富、地位,这些都可以成为人们此生追寻的目标。在这些目标中,心灵的明澈应该是最终的目的。有鉴于此,对于心灵的明澈描述也就成为众多作者关注的焦点。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谁也不能否定谁的说法,谁也不能指责别人的说法没有道理。也正因为如此,每个人的书写也都有了借鉴的价值和意义,也值得每个人去细细品读,不断发掘其中的滋味,明白人们在追求心灵明澈的过程中所进行的探索和思考。台湾作家薛仁明的《这世界,原该天清地宁》可谓这海洋中的一叶扁舟。

作为时常奔走在台湾和大陆之间的作家,薛仁明的书中充满着对于两岸文化冲突的思考。比如对于同一个历史人物的不同评价,对于同一个英文名词的不同翻译,对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这些不同全部都是来源于文化的差异,尽管中华文化都是两岸的根,但在具体的呈现形式上却远远不同,由此导致这些不同的出现。所以,如何在异中求同就成为作者思考的问题,而这部看似随笔却又有着极其浓郁寻根色彩的文集可以说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抛出天清地宁的原生态气息,更是在于追寻每个人内心的真实诉求,那就是心灵的安逸。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内心世界的样子;在瓦尔登湖湖畔的思索,这是索罗的精神空间;人,诗意地栖居。这是荷尔德林所创设的美丽。对于薛仁明来说,他的世界看似奔波,却又在心灵的明澈上永远努力着。其实,并非仅仅这些历史上人物如此,生活在凡尘中的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清宁世界,在那里,雪白明月照在大地,你的秘密将会被悄然打开,不妨就跟着作者的脚步去思考人生,也顺便体验着两岸文化的差异带来的短暂阵痛吧!或许,你能够找寻到属于你内心的清宁,这份清宁只有你自己知道,也只能你自己能够触摸到。(王传言)

该书评刊发2014613日《江苏教育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