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遭打砸”的真相比辟谣更重要
(2014-02-08 22:22:25)
标签:
杂谈 |
因大雪造成大面积航班延误,几千名旅客滞留郑州新郑机场。昨日下午4时许,机场基本恢复正常。昨日(7日),河南省郑州新郑机场对外通报称,之前网传机场遭打砸信息存在虚假和夸大。辖区警方表示已开始寻找最早发帖人。曾被困机场的旅客则表示,机场和部分航空公司处置不当,让旅客们颇为不满。(2月8日《南方都市报》)
机场遭遇乘客打砸,昨日的这则信息被疯传。而对于这样被疯传的信息,之所以能够形成燎原之势原因很简单:其一是机场应该存在或多或少的时间延误,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在这样的原因之下,乘客们的情绪很激动,都希望能够按时起飞却往往不能被满足。其二是机场在处置这样的事件本身上存在方式方法的错误。在各种客观原因导致飞机延误的情况下,机场就会陷入危机中,而如何从这场危机中进行公关就显得极其重要。在两种原因交织之下,“机场遭打砸”的信息就会被点燃,更为关键的是发帖者也有图片为证据。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善后处理的措施自然包括澄清事实,而寻找发帖者显然是次要的。
而警方如果将重心放在寻找发帖者上,事情似乎就走入了本末倒置的藩篱中。在这场危机中,新郑机场到底出现了什么情况,乘客到底遭遇到了什么,机场到底有没有被打砸,这些都需要真相的呈现。而呈现真相的形式就是证据。对于机场来说,与其忙着寻找发帖者,不如先将当天的真相公之于众。而这样的公之于众也很简单,那就是机场自己的视频资料。可见,有简单的道路不走,偏偏走到偏锋之上,这就是机场在处理这件事上的不成熟。既然事后都显得如此不成熟,在事故过程中到底表现如何应该可以推断。而有着一条很简单且方便的道路可以走,将整个事件过程的视频进行公布,公众自然就会明白当天发生了什么,公道也就自然呈现,而不会太多的说辞,更不会去寻找发帖者。
寻找发帖者之所以显得如此刺眼,摆脱不了危机之后的“灭火心态”。在这样的“灭火心态”之下,总是希望通过一种杀鸡儆猴的方式,希望寻找到发帖者之后,将其定性为虚假和夸大,然后让人们停止发声。然而,对于身处自媒体时代的每一个人来说,发表言论以及发布帖子都是自由权利,而对于帖子和言论的说明仅仅是自己的主观意识,即使有图也可能并非真相。而这样的言论和帖子经过大众媒体的转播才会成为公众事件,大众媒体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容推卸。所以,在“机场遭打砸”的以讹传讹面前,不仅仅是发帖者自身的责任,大众媒体的推波助澜也有着责任,如果仅仅寻找发帖者而忽视了大众媒体的责任也是一种错误的逻辑。
新郑机场正面面对这场危机的措施应该是:第一,公布本次飞机时间延误的整个过程的视频,让公众在视频的观看中看清楚事情的真相;第二,在真相的基础之上找寻发帖者以及大众媒体转播的责任,按照法治的规则进行,应该接受何种处罚就接受何种处罚。但是,如果没有公布真相的勇气和胆识,仅仅聚焦于寻找发帖者,希望“灭火”式的杀鸡儆猴的话,这件事就不会有终点,只会引发更多的猜疑。(文/王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