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地铁“纳凉族”宜疏不宜堵

(2013-07-25 08:11:00)

杭州地铁真的关闭空调拒绝乘凉者吗?地铁态度为什么突然变了?昨天记者再访杭港地铁。地铁管理方表示自己很委屈:的确有过一次关空调事件,但事出有因,实属无奈之举。不过对于地铁乘凉的话题,杭港地铁这次也明确表态:从“不鼓励不反对”,变成了现在的“不提倡”。(724日《钱江晚报》)

在地铁中纳凉,确实影响到地铁的运营,尤其是当人数比较多的时候甚至造成拥堵。对于地铁运营方来说,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首先应该满足大部分市民交通出行的需要,因为对于购买地铁票的乘客来说,理应享受到票价带来的服务,而不应该受到意外的影响。同时,市民之所以选择地铁内纳凉,仅仅是因为外面的温度太高而“搭便车”行为。当地铁方面采用关闭空调的方式来强制疏散纳凉人群的时候,就走到了反面。因为对于这样的“搭便车”行为,甚至引发“外部负效应”的事件,只有通过有效的疏导才能解决,任何形式上的强制都只能适得其反。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来地铁纳凉出自免费的考虑,即经济学上所谓的“搭便车”。要避免和杜绝这样的“搭便车”行为,一方面可以采用收费控制的方法,对于地铁的公共区域显然不合适也难执行;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得到规劝的方式,提升人们的素质,这方面却是切实可行的,文明来自于点滴的积累。人们选择“搭便车”就是因为产权的不明晰,没有强制约束导致,在不能有效划分产权归属的条件下只有通过道德规劝解决。对于杭州地铁的“纳凉族”来说,只能采用道德规劝的疏导方式,而不能采用关闭空调的方式。因为关闭空调,并不会永远关闭,一旦空调开启,市民自然会再次来临。

从道德规劝上入手,规范地铁“纳凉族”的行为,必须从规范化做起。对于地铁的秩序维持是第一要务,即要保证乘客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犯,在出入口的地方避免拥挤,保持道路的通畅水平。如果前来纳凉的人们在这一点上能够做到可圈可点的话,在地铁内纳凉不影响到地铁运营秩序,就不再是大问题。另外,对于地铁方面来说,对于前来纳凉的人们也别觉得就是“洪水猛兽”,不妨将他们接纳,提供可行的场所,尤其是诸如“文化墙”的方式为他们在纳凉的同时提升文化素养,提高文明素质,将地铁文化传递出去,也是一份有功德有意义的长远规划。

总的来说,在地铁内纳凉千万不能一棍子打死,采用诸如关闭空调等极端的手段控制人流。这样的方式可能一两个小时是奏效的,但是一两个小时之后呢?人流还会继续涌进来。所以,堵塞的方式不如疏导的方式,因为诸如很多公共场所,包括书店、图书馆、购物商场等,有时候也都会成为人们纳凉的地方,地铁的运营方何不积极学习一下他们的疏导方式,将地铁本身塑造成一种不仅仅是交通工具的文化长廊,难道不是另外的一种收获吗?(文王传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