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暗童话”伤身又伤心

(2013-07-17 07:21:45)

“太可怕了!现在的幼儿读物延续了黑暗的传统!”14日,网友“lemurben”在微博中晒出一组丑小鸭童话故事:丑小鸭并没有变成美丽的天鹅,而是在离家出走后被宰杀,成为了“烤鸭”。(716日《武汉晨报》)

童话,对于儿童心理健康意义非同小可。他们在儿童时期接受到的教育,尤其是课外教育,来自于童话世界的内容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心理形成。所以,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以及郑渊洁撰写的童话版本无不是在憧憬美好、传递美丽的基础之上,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黑暗童话”却恰恰走了偏锋,进入童话的背面,传递的都是“毁三观”的内容,不甚美好的结局会给孩子们的心理蒙上一层阴影,不仅伤身更是伤心。

不仅如此,早在2010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曾经策划出版一套“色情版”格林童话,让世人大跌眼镜。可以清晰看出,无论是“色情版”格林童话还是“黑暗童话”触痛的都是消费者的神经,最终读到这些书的将是孩子们,他们是国家的未来之花。如果,过早接受到这样的灰色教育和色情熏染,可以想象他们的未来将会变身什么样子的。但是,缘何这样的“黑暗童话”会出现在市面上,这应该是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对于出版商和文化监管部门都是一个质问。

一方面,出版商都是唯利是图的,为了吸引眼球和增加销量,都会不择手段选择题材。由于传统题材过于关注真善美的提供,在童话的世界里很少出现负面的色彩,有的不法出版商就找准这样的漏洞,进行“黑暗童话”题材的编纂,无疑是出自自身利益的考虑。另外一方面,对于出版物的监管也应该是不容忽视的环节,文化出版部门对其负责有监管的义务,但是,“黑暗童话”涉及到的是内容,如此“黑暗化”的童话内容到底违法与否是出版部门应该关注的,具体到细节上应该由出版商定夺。因为监管部门不会将触角深入到内容中去,只会负责法律的最低边界,即出版物的合法性进行审核。

由于“黑暗童话”有着生存的土壤,又打着法律的“擦边球”,即使其内容想到负面且灰色,但内容的审核往往不是文化出版部门的义务。那么,到底谁应该对这些“黑暗童话”负责,来净化童话市场呢?行业自律变得重要起来,对于童话市场,出版业应该具有自律的审查机制,规范其内容。但是,行业自律的底线无疑也是法律的规定,这也往往会导致行业自律后继无力的表现,在法律边缘徘徊。对于如此伤身又伤心的“黑暗童话”却不能望洋兴叹,家长和学生也应该提高警惕,甄别其真伪,防患于未然。(文王传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