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据国家信访局网站消息,6月28日,国家投诉受理办公室举行放开投诉受理内容动员会,对7月1日起国家信访局门户网站网上投诉全面放开受理内容进行动员部署。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信访局局长舒晓琴强调,要认真办理网上信访诉求、意见和建议,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7月1日 新华网)
网上受理信访的事件是应信息化时代的基本诉求,不仅能够提高办事效率,更能够节约行政成本,也是信访部门改革的良好契机。但是,网上信访如果要给力并产生长效机制必须完善保护机制,加强对信访投诉人员的人身安全和信息保障机制。唯有如此,才能打消信访投诉人员的心理负担,不用担心自己会被打击报复,也是真正落实信访制度到实处的基本要求。因为信访制度本身就是公民在遭遇不公正待遇之后,尤其是在遭遇公权力侵害之后最后的救济手段。
在现实的语境下,公民遭遇到公权力的侵害,一般可以采取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途径救济。而信访制度的存在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公民申诉的渠道,让合法的权利能够得到公正的待遇。但是需要明晰的一点是,信访制度的存在本身也说明,公民的上访存在着风险性。因为上访往往是越级行动,是在本级政府内部仍旧不能获得满意解决的条件下的继续申诉。于是,本级政府内最不希望看到的也是这一点,以维护稳定为政治目标的情况下,任何上访的出现都会影响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是在为本级政府脸上抹黑。这样,各种截访就纷纷出现。
截访的新闻屡次被曝光后,在驻京办人员和各种黑保安公司的截留中访民遭遇着非人的待遇,不是被软禁就是被毒打,人身安全压根得不到保障。可以说,现实中的上访往往结局是悲惨的,有着各种权力机器的阻挠,有的甚至根本抵达不了真正的信访部门就被截留。所以,网络信访如果能够填补现实的空白,让上访的民众足不出户就能反映问题的话,必须要完善保护机制,杜绝现实中的人身自由限制情况,保证访民在网络世界的安全,更要保护在现实世界的安全。
上访民众的网络安全,首先应该是上网过程的安全,到底有没有被当地政府监控,自身的信息资料是不是已经被冻结,其网络信息是不是也已经被监控等等,这些与公安部门密切联系的安全都需要保障。否则,在可以想见的空间里,当访民正在家登陆国家信访局网站提供咨询或者递交资料的过程中,自家的网络已经被监控,安全不存在,遁论渠道的畅通。这属于网络的截访,尤其是需要关注并解决的,否则,网上信访不会给力。(文■王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