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孩子接触的第一位老师应该是幼儿教师了,幼儿教师合不合格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幼教工作很重要,所以国家有严格规定,从事这一行必须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这几年幼儿教师紧缺,社会上的各类资格培训够应运而生,那么这些培训机构到底怎么样呢?记者进行了暗访。(6月4日 央视网)
幼师培训机构乱象揭开的仅仅是幼师资质的冰山一角,面对现实中屡次出现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以及随后被查处的毫无资质的幼儿园,幼师的资质成为这条路上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而到底应该如何为幼师资质护航,保证幼师的质量成为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这方面,国家政策、培训机构和院校、幼儿园三方面都责无旁贷,否则,幼师将成为利益交织的名利场,只要交钱就能获取的幼师资质无疑将贻害无穷。
在政策层面上,必须严格按照既定程序申请幼师资质。对此,国家明确规定,幼师需要有普通话二级乙等以上的水平在我国师范类大学毕业生须在学期期末考试中通过学校开设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并且要在全省统一组织的普通话考试中成绩达到二级乙等(中文专业为二级甲等)以上,方可在毕业时领取幼师资格证。非师范类和其他社会人员需要在社会上参加认证考试等一系列测试才能申请教师资格证。可见,幼师资质的获得可以是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种,但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在这一方面无疑是值得肯定,从制度上加强幼师资质的砝码,增加了准入的门槛。
在师范院校和培训机构方面,涉及到幼师质量的关键门槛必须严格设定。但是,这也是幼师质量出现问题最多的地方,师范院校学生的质量和培训机构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幼师的质量。现实中,各类培训机构尤其要加强准入门槛的设定,鱼龙混杂的幼师培训机构往往是以获利为目的,假证的出炉成为护身符,骗取学员的钱财,毒害儿童的心灵。这类的机构非要加强其准入门槛不可,唯有如此,才能净化培训市场,提高学员的质量。所以,对于师范院校和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和准入门槛的监管不能缺少,同时,学员也需要加强自身的甄别能力,识别非法培训机构和虚假幼师资格证。
在幼儿园方面,其本身要加强自身的鉴别能力,能够识别假证持有者。但是,现实中,由于正规合格幼儿园的短缺和学生数量之间的矛盾,诸多不合格的幼儿园涌现,既没有办学资质又没有师资。在这种情况下极有可能出现,假证或者无证幼师被吸纳情况。所以说,幼师资质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的防范工程,需要多个方面的努力。(文■王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