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麦子白露梨
(2013-05-28 07:57:1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芒种麦子白露梨。说的是按照农业上的节气,在芒种的时候正是麦子成熟的时节,也就是可以收割的岁月。而到了白露的时候,正是梨子成熟的时节。按照节气,夏满芒夏暑相连。芒种是夏天的第三个节气,而每一个节气在时间上都是十五天,即立夏过后的四十五天里便是芒种,也就到了所谓的麦收时节。
在记忆里,从高中之后,我便再也没有参加过麦收。所以,关于麦收的记忆仅仅存在于高中之前的岁月里。因为只有那个时候,学校里还有专门的麦假。即专门给麦收准备的假期,一般一周或者十天的时间。对于我们小孩子们对这个假期是又爱又恨,爱在于终于可以不用上课了,恨在于还得到田间去劳动。
麦收时节,已经渐渐显示出骄阳的热度,在太阳底下辛苦工作。麦子熟了,风一来,便会形成此起彼伏的麦浪。但关于麦收绝对不是欣赏麦浪的。那是真实的劳动,对于乡下的人们来说,那就是收获,那就是天下粮仓。当然,大部分的收割工作还是交给大人们,我们只能打打下手,收割的工作毕竟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
我所在的村子因为很多都是山地,不能使用联合收割机,所以大部分的时候还是依靠人力来收割。爬到半山腰,弯下腰,开始收割。一陇一陇,将麦子放倒。但看上去麦子尽管不多,但是体积太大了,我在收割的时候,总是感觉麦地怎么会如此之大,而我的力量怎么就是如此之小呢!此时此刻,真的感受到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以及力量的单薄。
收割完了的麦子,需要一堆一堆放置在一起,然后,打包。打包的过程我最不擅长,需要使用比较青的麦子先编成一根绳子,然后用它将一捆麦子捆起来。用麦子编成的绳子需要技术,对于我这样的生手一点也不熟悉,一般都是大人们搞定的,他们的动作相当娴熟。捆起来之后还会经过漫长的运送过程,因为大部分都是山地。
麦子的麦芒是很惹人厌烦的,在身上的麦芒搞的你整天难受,芒刺在背,真的便是那样的过程了。大部分的时候,我除了收割一点之外,便会负责这样的运输过程。但每一次的运输都会慢腾腾的样子,并且运输的量是很少很少。因为那时还是初中年纪,并没有那样的力气去承担更多的分量。
拾穗,是很经常的时候。此时,便会想起法国米勒的名画《拾穗》来。收割完毕,总是会有人在麦地里拣拾,我觉得那样的劳动很值得,劳有所得,并且能够收获无数的粮食。劳动的人们就是这样从最小的单位开始算起,尽管难以做到什么颗粒归仓的神圣境界,但为了尽量不使自己的劳动葬送了,这样的拣拾总是值得的。
将麦子运送回家还没有结束,还需要经麦子脱粒。一般来说,是使用脱粒机,在麦场里。现在,土地已经紧张,麦场已经很少。人们便在自己的田间地头便将麦子使用脱粒机脱粒,然后,将脱粒后的麦子带回家去,晾晒在自己的场地上。这就是麦子从天地里收割到最后晾晒干的过程。
高中离家之后,便很久没有参与麦收了。麦收跟普通的农活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那就是时间要消耗很多很多,但获得的收益会很少很少。尤其是在没有农业现代化的山村里。其实,即使已经现代化了,但由于高昂的费用,这样的付出之后便会所剩无几。所以,在农村,依靠种地来养活自己的人们,单单依靠这样的手段是不现实的。(文■王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