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间已无杨德昌

(2013-04-05 22:15:07)
标签:

杂谈

分类: 书籍评论

世间已无杨德昌
在台湾电影中,杨德昌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作为台湾新电影的领军人物,把台湾电影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作为孜孜以求的电影导演,不断解读台湾都市的变迁,被誉为“台湾社会的手术灯”;他的电影独特而深刻,将整个台湾都市的一切容纳其中,用电影镜头捕捉那些不起眼的变化;而他短暂的生命画上句号的时刻更留给世人无尽的思考。当复旦大学出版社将约翰·安德森的这本《杨德昌》呈现给世人的时候,更是让读者能够读懂在电影背后的这个人,立体而多面,短暂而精彩,他是一个将电影视为生命的人,而他的生命本身就是电影本身。

杨德昌是个在美国呆过的人,约翰·安德森也是从美国人的视角观察他的电影世界。该书不是杨德昌的传记,仅仅是其电影作品的传记,细致入微间将他的电影进行梳理,呈现给读者一个全面的思路,让人们不仅可以当作观影指南,更可以了解电影导演幕后的一切。一个人走上电影之路,没人会注意杨德昌是学习计算机而转行电影的,更没有注意到他久居美国却返回台湾从影,他的每一部电影浸透的满是心血,也有着其鲜明的个人特征。他的去世也成为台湾独立电影时代的终结符号。

让杨德昌走上电影之路的无疑是那部《光阴的故事》,他独立导演的一段《指望》开启了电影之门。随后,《恐怖分子》《独立时代》《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一一》都成为他亲自操刀之作。在这些电影中,他将台湾都市中人物的童年时光、初恋时代、青年的迷茫、事业的波折、家庭的纷争都呈现给观众,犹如手术刀一般解剖整个台湾都市的一切。他的电影底色是关注都市的,在对都市生活的解析中透露了无数的说教,长篇累牍的说教一度成为他的电影被诟病的部分却无意间成就了他表现形式的娴熟;他惯用综述的手法,透过表面的暴力,将家庭关系、青春故事等元素慢慢道来,让观众长时间领悟。

提及同年代的台湾电影人,侯孝贤、陈国富、焦雄屏、赖声川等都曾经作为同道中人出现在台湾独立电影的世界中。与他们相比,杨德昌有着对电影更多的执着,乃至于在现实中也犹如电影中一般梦幻和童话,他在电影《青梅竹马》中与蔡琴结识,旋即结婚但却被称之为十年的无性婚姻。当他说出“十年感情,一片空白”的时候,蔡琴却道出“十年,我有着全部的付出”。我们没有理由去刻意指责婚姻中的谁对谁错,只是一个将电影视为生命的人,他的世界中往往是将电影视作第一位,会渐渐淡忘和忽略了感情的皈依。

可惜的是,世间已无杨德昌。我们只能从他留下的电影中慢慢追忆世间曾经出现过的这样一个电影和生命融为一体的人物,他的电影就是他的生命,他的生命本身也就是他的一部电影。多么像《一一》中的场景,当人世繁华尝尽,当生命轮回洞悉,生命如秋叶般静美而散尽。(文■王传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