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前“追思”创意不足悖论有余

(2013-04-01 08:20:15)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330,电影《非诚勿扰》里李香山为自己策划一场生前追思会的剧情被搬到了现实生活中。来自武汉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女生曾佳用生前追思会、拍遗像、躺鲜花寿床、致悼词、逝而复活等方式,通过这种体验死亡的过程来感悟生命的意义。图为曾佳好友们向其遗体告别,撒上千纸鹤。(41日 中广网)

电影中的形式出现在现实中,表达生者对于死后自己追悼会的模式进行的花费心思的努力。但是,无论如何努力,这样的方式都存在着创意不足悖论有余的结局。曾佳的努力让我们钦佩,毕竟这是拿着自己生的时刻体验死亡的感受,从中能够学习到对于生命的感悟,从而好好过每一天。如此说来到是一个最大的收获,也同样可以给更多的人启迪,将电影中的情节容纳到现实中去。因为生命本身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如果生命在荒废的过程中度过的话,那将是碌碌无为的一辈子,如果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的话,这样的人生才充实。

有的人质疑这样的方式,其实人类的智慧永远也不能真正抵达死亡的时刻。比如曾经出现的墓地宾馆,让人体验一下在棺材内的感觉与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生前进行追思会和在棺材的宾馆中体验死亡之后的感觉从表面上看能够在生的时刻体验死,但一个现实就是,那时候的人们并没有真的死亡。也仅仅一种形式一种体验罢了。这种形式和体验的结果就是沦为一种作秀的方式在招摇撞骗,甚至能够摇身一变成为商业的模式,那样的话就走向了体验死亡的背面,非但不需要有这样的方式且多余。

不过,生前追思最为悖论的一点是人还活着。既然如此,那些悼词,那些人们的感言都将不会是发自内心的语言。试想,如果一个人对曾佳喜爱之极的话,他可以说一些热泪盈眶的话;但是如果对她真的有芥蒂的话,在这个时候也不会诉说出自己的心声。所以,古人说盖棺定论是有意义的。那就是,人只有在死后才能够下定论,如果活着的时刻,那些流言蜚语那些真情实感都将不会真正迸发出来成为追思会上的真实内容。因为毕竟这个体验死亡的人还是活着的,不可能将内心的话和盘托出。

所以,对于这样的生前追思会,一方面我们可以窥见其对于生命的态度,对于死亡的体验不是所有的人都希望的,也冒犯了很多人的禁忌,这一点毋庸置疑需要肯定。但是,在这个越来越商业化的世界中,任何的成分任何真正体验生命本真的东西都将被蒙上一层质疑的面纱,甚至在于悖论方面显得有余。因为这总是人活着的时候体验到的,死后将是另外的一番模样。(文■王传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