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小巷》:藏在深闺人未识

标签:
苏州小巷苏州大学出版社娱乐 |
分类: 书籍评论 |
在一个地方呆久了难免会希望获知此地的历史人文风情,不为别的,仅仅是为了当有人问起也会唠扯上几句。在苏州,除了桥多之外,要算得上小巷了。林林总总般密集穿梭在各个大道的隐秘之处,外来的人可能不敢轻易闯入,不知其深浅更不知此是否死胡同也。
如果要让你列举苏州有名的小巷,你是否会哑然?平江路、山塘街,那不是小巷,而小巷们在这些有名气的古街道两边却无不是千条万总。你是不是还记得戴望舒写的《雨巷》,撑着油纸伞,走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而一条名曰丁香巷的小巷就在苏州,当我们牵强附会般将其和这首诗联系在一起,岂不是更增添了些许的诗意?不管,戴望舒是不是真的因为丁香巷而书写下这首诗,我们姑且就这么认为他们之间有着前世的联系吧!
《苏州小巷》正是这样一本介绍之书,它从小巷的基本结构、与小巷有联系的那些事物、小巷今昔等多个方面,可谓全方位、立体式进行了介绍。唯一的缺憾是,这本书已然是十几年前的旧作,但从历史的眼光仍不乏其中意义。尽管,了解知识可以通过网络,但更多的可以通过阅读书籍。书中所言之凿凿的那些小巷们,有的经常路过,有的却未曾知道其背后发生的惨烈故事,更不知道那些与小巷有联系的事物之间的故事,而苏州小巷却恰似藏在深闺之内,很少让世人知悉。
石库门,曾经也是见证小巷风华的最好明证,如今却风雨飘摇般不见踪影;雕花砖难以言表的精湛技艺,不是只有在雕花楼才能见到;在同里古镇,有一条著名的穿心弄,单单是名字估计就已经让人心生迷恋了吧!当然,小巷的过往辉煌也不能阻挡住现代的侵袭,越来越少的小巷仍旧坚持着古旧的风貌,而更多的选择了与现代接轨,不时让你觉得有些突兀和不协调。好在有这样的一本书,还可以细数着过去小巷的沧桑,展望着小巷未来的轨迹。
历史总是容易淡忘的,这座与伍子胥有着密切关系之城,似乎每一个带“胥”字的都是为了纪念这个人,胥门、胥江、胥口等等,因为小巷的规划俨然已经饱受几千年的风雨,而这位苏州首个规划局长般的人物对于古城的设计功不可没,而完好保留着往西的名字、样子,能够让几千年之后的我们有幸观瞻到,还能回忆起往昔的岁月峥嵘,这岂不是值得纪念的理由吗?(文■王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