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抑郁不该成为官员自杀的“通稿”

(2013-01-17 21:35:12)
标签:

官员自杀

抑郁症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17日,邯郸市工商局就该市丛台区工商局朝阳分局副局长张新生非正常死亡一事回应称,张新生遗体已于17日上午火化,死者生前患有抑郁症,公安通过多方调查认定,张新生为自杀。( 117日 中新网)

连日来,各地不断爆料出官员自杀的新闻。这让公众的心中不免五味杂陈,一方面是希望“畏罪自杀”,另外一方面也担心是“难容环境”。但当官方的口径无一例外地将自杀原因归结为抑郁的时候,更是不免让人唏嘘无限,这种“新闻通稿”式的回应不如不回应,在公众尚未获得充分证据的面前,单方面的回应总会让人觉得诡异,尤其是涉及到官员的死亡问题。

让我们来翻阅一下近来的记录吧,19日中午,广州市公安局副局长祁晓林自缢身亡;19日晚,武威市凉州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张万雄在该院办公楼六楼跳楼身亡;这两位死者先后被证实患有严重的抑郁症。而从2010年以来,先后有广东省茂名市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刘先进、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童兆洪、河南省洛阳市公安局原纪委书记张广生、陕西省榆林市司法局原局长张引胜等自杀,他们的原因也被统统归之于抑郁自杀。

既然人已经死亡,抑郁与否只能查看当初的病例和收集相关的证据,如果没有证据证明其患有抑郁症的话便不足以说明问题。而这样的“证据”却不是公众可以获取的,无论是官员自杀后的遗书还是生前的病例无一例外成为秘密文件,这种不透明的公布方式无疑最能惹人嫌疑,因为一家之言总是会成为诟病的理由。当越来越多的官员走上自杀的道路,他们的原因却多是一个,那就是“抑郁”,历史有如此的巧合吗?还是官方在愚弄大众的智商呢?

对于官员自杀,人们最容易想到的自然是“畏罪自杀”,因为在被发现问题之前,任何官员无疑会做出考量,如果被查处,便只能身败名裂;如果自己选择死亡,官方自然不会跟一个鬼计较。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还会想到另外的原因,那就是官员和官场生态的不协调,这表现在贪官融不进清廉的环境,或者是清官融不进污浊的环境。任何与官场生态不一致的官员都无不是生不如死,于是,只能选择自我了断的方式。这种生态背后隐藏着人们大众的逻辑思路,而一句简单的“抑郁”希望堵得上大众的质疑显然是不合适的。

当官员自杀的时候,应该和其他案件一样,在取证的基础上公布细节,不能相信大众的质疑,更不能主观堂皇地自以为是,一切都要以证据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是自杀就是自杀,是抑郁就是抑郁,是他杀就是他杀,不必遮掩也不用粉饰,公众需要知道的也仅仅如此,一个事实的真相而已。但是,抑郁成为官员自杀的“通稿”之后,丧失的却恰恰就是这样的公信力。如果这样,今后如果再出现官员自杀,人们也会不由自主地说出俩字:抑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