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久临时工”是一种讽刺
(2012-12-29 20:54:01)
标签:
78岁老奶奶最久临时工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12月28日,河南省遂平县建设路,78岁的环卫奶奶张秀荣在冰天雪地里打扫卫生。据老人自己介绍:她从1976年就开始做环卫工,已经干了36年了,一直都是临时工身份,没有社保医保和养老保险等,工资从最初的每个月20元钱到现在的700元。(12月29日 国际在线)
36年的工龄竟然还是临时工,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讽刺。对于编制诱惑来说,我们可以看到硕士生都争先抢后去应聘环卫工的例子,这本身就说明对于编制内外的人员是一种何等天壤之别的差异。78岁的老奶奶在历经三十多年的工作之后竟然还混不到一个“编制”内的名额,这难道不是一种极大的讽刺吗?对于这个编制制度本身来说,这无论如何也是一个过不去的槛,因为历经三十多年的变迁。
作为环卫工人,他们的辛苦路人皆知,除了起早贪黑,有时还会冒着生命危险来维护整个城市的干净整洁。他们的付出换来的不是安定的生活,却只是最基本的工资,或者是最低的工资水平。这一点,不仅仅78岁的环卫奶奶如此,纵容苏州市的环卫工人也无不是如此。这一点从分配制度上“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分析也并非吻合,环卫工人一天的工作时间不短,缘何只能获得如此低的待遇呢?而顶着“临时工”的帽子无疑是罪魁祸首。
所谓的“临时工”即没有固定的劳动合同制度保障和约束的员工,但是在最新修改的《劳动合同法》中,“同工同酬”被列入其中,“临时工”的称谓也渐渐剥离,只允许在辅助性、替代性、临时性的岗位上短时间内存在。而执行情况需要依靠严格的执法,否则,只能是徒有其表的立法而已,起不到真正的效果。而这种法律的保证作为最根本的措施,应该会给“最久临时工”的称谓在历史中消失有所帮助。
尽管,78岁的老奶奶并不在乎工资从20元涨到700的过程中数量的多寡。但是,作为政策的一种,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里,当你看到如此年纪的老人还在辛苦为了城市的美好贡献力量的时候,她温暖的是整个冬季。同样,对于劳动合同制度本身也形成了一个最大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