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大米”试验岂能补偿了事
(2012-12-09 10:42:07)
标签:
黄金大米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日联合公布的“黄金大米”事件调查情况通报,称“黄金大米”试验的确于2008年6月在江口镇中心小学开展,有25名儿童于当年6月2日中午,每人食用了60克“黄金大米”米饭。记者获悉,25名食用黄金大米的儿童,每人获得补偿8万元。(12月8日《新京报》
沸沸扬扬的“黄金大米”试验将以食用者和未食用者补偿的方式结束,然而,这场拿着活人进行试验的闹剧或者还会重演,与之相似的是,山东临朐县曾经被曝光使用20万人试用一种预防胃病的新药,被称为把人当成“小活鼠”。无论是“黄金大米”还是新型胃药,拿活人当作试验者都是不妥的,这与法律和道德之内眼中违背,而当“黄金大米”欲以补偿的方式结束的时候,笔者以为这样的闹剧还会重演,或者还会愈演愈烈,因为补偿的方式结束这样的闹剧无疑就是默许和纵容。
“黄金大米”试验原本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项重要合作项目,然而,既然是科学的项目奈何在组织和落实上对于家长和孩子“犹抱琵琶半遮面”呢?这无疑是最大的疑问。因为按照补偿协议,食用“黄金大米”的家庭补偿8万元,未食用的家庭补偿1万元。既然是一种“无害”的试验对于未食用的家庭和孩子补偿1万元的含义不得不让人心生疑惑,因为拿着纳税人的钱去进行施舍本身就是不允许的,如果真的试验是“无害”的,而且能够确定哪些孩子没有食用“黄金大米”,那么,就没有补偿的必要性可言,而现实中的补偿存在本身就说明有着隐情种种。
再者,如何确定哪些孩子没有食用呢?官方的口径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然而,数据本身并不能说明什么。孩子的食用与否应该是秉承事实的根据,数据万一造假的话便更是有着说不清楚的话题。而如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造假的话,故意缩小食用者的数据,家长和公众的心情将情何以堪呢?这也是重大的疑问之一,也并不能解释仅仅拿钱补偿就能够解决的事情。因为钱是可以再生的,学生们的身体和生命却只有一次,任何人没有权力任意剥夺他们的生命权利。
如果钱能够解决一切的话,诸如“黄金大米”之类的试验还会上演,因为大不了便会补偿了事,在这一点上,地方政府往往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不差钱”。而所谓的科学精神在这里也荡然无存,科学讲求的是“求真”,而“黄金大米”对于家长和学生们说的时候却是遮遮掩掩,据说在协议书上压根没有“黄金大米”四个字的内容呈现形式,所以说,如果希望用补偿解决所有问题的话,无疑就是另外意义上的纵容,因为金钱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尤其是涉及生命存废的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