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岂能靠莫言写小说
(2012-11-10 14:54:47)
标签:
莫言酒国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文□王传言
昨晚,莫言的大哥管谟贤做客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杏坛”,为山大学子讲述了莫言小说创作背后的故事。管谟贤说,作为大哥,在山大爆弟弟的料有些于心不忍,但是,作为莫言走向文学道路的“领路人”,他还是给大家讲述了莫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透露莫言下一部小说一定还是写高密东北乡,内容可能会写反腐败。( 11月10日 《山东商报》)
莫言一再呼吁给“莫言热”降温,在采访中他也坦言很快就过去,而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不会对于中国文学或者中国文学热起到长时间的助力作用,这仅仅是一个新闻事件很快就会随着人们注意力的转移而淡化。当其哥哥爆料其要再次操刀小说并且涉及反腐内容的时候,不知道人们对此会投之以何种目光?
莫言的小说其实已经早有涉及反腐的主题,比如《酒国》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当媒体的镁光灯聚焦在莫言身上,希望他的小说或者作品呈现出反腐主题的时候,不知道这是一个幸运还是祸端。因为一旦成为公众人物,他的生活,他的作品都将无一例外的受到侵害,这种侵害的一种就是公众将各种希望寄托于这样的人身上,比如当年的刘翔就是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如今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公众对其更多的期待,比如要承担起公共知识分子的重任等等。
殊不知,正如莫言坦言的,“我仅仅是一个写小说的农民。”这样的坦言也会让公众觉得有些怪异。但是,如果将反腐寄希望于莫言写小说身上恐怕是大错特错了。因为之前的作家不是没有写反腐小说的,这样的小说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罢了,而从根源上说,反腐的最终决定性因素在于制度本身的设计和约束。而不在于有多少人,更或者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写小说能够解决的。
小说家的本职工作就是写小说,从文学的高度上对人生、人性、人类进行解说;反腐的任务应该交给反腐机构去办。如果寄希望于通过写小说来解决腐败问题,这无疑是缘木求鱼。反腐的一个长效机制的工程,不仅要借鉴别的先进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反腐经验,还需要将这些经验在本国之内“消化”。当然,如果有更多的作家加入到写反腐题材的小说行列,还有更重要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样的小说会不会能够顺利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