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16亿的镇政府要不要破产
(2012-11-07 22:52:16)
标签:
16亿元樟木头镇东莞市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文□王传言
对于日前网络上关于樟木头镇政府收不抵债,负责16亿元而濒临破产的质疑,东莞市政府办公室一位官员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称“不知情”,但他表示,即便樟木头镇政府真的有十几亿负债,也不出奇。( 11月7日《第一财经日报》)
如果是企业,在背负16亿元债务的情况下,早早地就应该申请破产了。但是东莞市樟木头镇的遭遇却显得颇为尴尬,因为这是一级政府组织,估计也没有破产一说。那么,这16亿元的债务到底应该由谁来埋单呢?如果不破产的话,镇政府到底应该如何维持下去呢?
我们知道,政府组织不是生产性企业组织,它们不能直接参与生产经营,只能依靠财政维持自己的运转。于是,一个新的疑问就接踵而来:既然是不参与生产经营的政府组织,怎么就欠债如此呢?毕竟,16亿元也不是一个小数字。按照政府部门的财政预决算的情况来看,每年的预决算都应该属于信息公开的范畴,公众都应该能够看得见。假如是在这样的阳光的条件下运行的话,我想,樟木头镇应该不会积重难返到这样的程度吧!毕竟,如果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的话,镇政府就没有这样的持续负债的几率存在。
樟木头镇的经济主要依靠租赁经济,然而,这样的依靠香港人生活的租赁经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大气候的变迁必然会随之波动,香港人之所以选择在樟木头镇租赁或者购房,看重的就是一个巨大的差价。如果差价不存在了,自然这样的经济就会随着消失。当然,这是樟木头镇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但不能说明到底为什么镇政府就欠下了惶惶的16亿元的债务。因为即使在经济贫困的县城或者乡镇,由于政府自己不参与生产,只是依靠财政的支出进行维持,最多也就会出现待遇的下降等等情况,而不会出现欠债16亿元的情况。
于是,一种网络上流传的说法随之而来:镇政府应该公开这16亿元负债的明细。对啊,一旦公之于众的话,各个条目在清晰的条件下,自然就会看得清清楚楚,而如果这样的巨额欠债是合情合理的,比如是借款修筑民生工程等等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如果这样的负债是不明不白的,那么只能依法追究镇政府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可见,唯有公开是最正确有效的道路,否则,樟木头镇政府的来路将会漫漫且无期。毕竟,政府不是一个企业组织,可以说解散就解散,它仍旧需要背负其整个镇上公众的期待的民生安危,不能说你想撂挑子就能走人的。
但是,一个可怕的现实也摆在樟木头镇所有人们的面前。那就是,一方面经济的依靠是租赁已经日薄西山,另一方面政府欠债16亿元还是不能破产。这无疑就是一种困局。在这样的困局中,如果政府不坚持进行政府信息公开,将16亿元的负债公之于众的话,恐怕会引发新的矛盾和冲突,因为任何失信于民的镇政府都不会有好的下场,当公众的情绪蓄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会出现集中爆发的局面,到那个时候,将会是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