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不是可资赠送的奖品
(2012-10-20 10:54:15)
标签:
林丹硕士学位华侨大学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文】王传言
中国羽毛球队男单一号选手、两届奥运会冠军林丹,日前领取了华侨大学的硕士学位证书,同时,他还获得了学校给予的10万元人民币奖励。林丹的队友、伦敦奥运选手汪鑫、李雪芮和谌龙,也作为华侨大学的学生获得了奖励。林丹在领取学位证书后,表达了他继续在华侨大学读博的想法。(10月20日 《长江商报》)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是古训,然在“象牙塔”内的这幕更让人觉得高校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打破常规,去阿谀逢迎奥运冠军的丑恶嘴脸。当然,林丹能够获得硕士学位是他梦寐以求的,难怪他说要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想法。作为旁观者,奉劝其一句,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学学人家苍老师,已经不再发表与政治有关的微博。作为运动员就应该尽职尽责,为党和国家争光,跑到学校里去拿学位,不仅对自己是讽刺,也对学弟们不公。凭什么,同样是硕士学位,别人需要考英语,拿学分,做论文,而林丹如此简单?
华侨大学此举在谄媚的同时,也将高校的斯文全部扫地。将学位当成一种宣传的手段,看见合适的人便随意赠送。如果像金庸、莫言等这样的作家被授予名誉学位还另说的话。诸如奥运冠军们获得的学位与其他人却是没有任何差别的,差别的就是其付出的不对等。非但没有时间的付出,更没有精力的付出。仅仅凭借着奥运冠军的光环就能坐收渔利,也展示了高校本身已经堕落到何种境地。不过,此乃华侨大学也。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公然辞退307名“超学时”的研究生,奥运冠军杨威、高崚赫然在列。这也说明,并非所有的高校都会如此献媚,华侨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对于奥运冠军的待遇是不一样的。
高校有高校的规定,所谓进入高校就要按照高校的规矩行事。姚明不也是在上海交大攻读金融吗?若是在国外,也有这样的例子。德国著名足球运动员巴拉克,在2004年向科隆体育学院递交过攻读体育管理学研究生的入学申请,却被科隆体育学院拒绝,因为科隆体育学院认为,依照巴拉克作为职业足球运动员的训练量和比赛任务,他不可能同时完成研究生课程的学业。中外体制竟有如此迥异的差距,也难怪中国的教育总是走不出自己设定的怪圈了。
其实,林丹这种情况在中国并不是什么新闻。之前有许多高校,为了追求更好的宣传效应,纷纷争抢国家队主力、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等知名运动员。大学是高等教育场所,大学文凭是一名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达到相应教育水平并通过考核的凭证。外界对优秀运动员以运动成绩换取大学文凭的潜在风险早有疑虑,华侨大学此时无法正面回应林丹等中国羽毛球队运动员能否确保学业完成和达到毕业要求,只会引起外界对“高校要的是奥运冠军的名声”、“冠军运动员挂名上大学”等说法的进一步质疑。
当高校也进入喧嚣之中,成为名利场上的一枚棋子。可以想见的是,中国的学术环境将会如何将可想而知。原本的“象牙塔”,如今的“名利场”。也不仅仅华侨大学如此,凡是能够搭边的无不是希望通过奥运冠军这样的光环来彰显自己的地位,这已经违背了高校之本。高校者,培养高等教育人才也,如果培养运动员还是将高校直接合并到体育局得了,这样岂不是更加直接一点呢?那时候,学位也可以名正言顺的成为奖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