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蝙蝠侠》要为枪杀案负责几何?

(2012-07-23 09:02:51)
标签:

杂谈

【文】王传言

720日,对于科罗拉多州首府丹佛来说注定是个不眠夜。《蝙蝠侠前传3:黑暗骑士崛起》正在“16世纪电影院”举行首映式,然而,电影和现实这次不期而遇,枪杀仿佛从电影中降临。犯罪嫌疑人开71枪,造成12死,59人伤。人们对该起血型犯罪案件的反思也由此开展,其焦点围绕在暴力电影对于人们价值观和行动的影响开始。由于这起枪杀案的嫌疑人仅24岁,系神经学博士生,而其身着黑衣的装束被世人直指来自于电影《黑暗骑士崛起》中的角色。那么,这是偶然还是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需要从头谈起。即:《蝙蝠侠》电影本身要不要对该起枪杀案负责,如果负责的话该如何负责?

在美国,人们合法持有枪支,而这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几乎每隔几年,这样的惨剧就会爆发一次。2007年,韩国学生赵承熙血洗弗吉尼亚大学,随后的调查剑指暴力电影《老男孩》。枪支的合法持有不能成为犯罪直接关系的证据,这犹如男人因为有性器官就说是强奸犯罪的直接原因一样。既然如此,电影文化尤其是暴力电影到底是如何影响美国青年的价值观的呢?很明显,本次上映的《蝙蝠侠》属于限制级电影。这种电影分级制度的存在,为电影在不同层面的观众中传播创造了条件,同时也规避了一些提前成熟的出现,比如未成年的孩子就不能进入限制级别的电影进行观看。

其实,这起枪杀案最容易引起一种习惯性的错觉,那就是,美国必定是一个犯罪频仍的国度,尤其是暴力犯罪,于是,对于生活其中的国度手舞足蹈起来。这中非此即彼的二元世界观没有跨越国度,更没有人性普遍性的关怀。枪杀案本身不仅是美国的灾难,更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灾难。正如著名诗人约翰·多恩在《丧钟为谁而鸣》中写道:“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减少。”假如将嫌疑人的装束与电影直接联系,那么,《蝙蝠侠》本身难逃其咎,也不能摆脱其该有的责任。但更多的人希望这仅仅是一个历史的巧合罢了,因为嫌疑人毕竟蓄谋已久,从其住处的炸弹陷阱便可以窥见一斑。

如果说,暴力电影对年轻人的世界观造成了巨大冲击乃至成为犯罪行为的渊源的话。这可以参照当年古惑仔系列电影进入大陆之后的情景,的确,在一段时间内,青年人模仿的犯罪事件增多,但随之便正常,人们对于这类电影也正常观之。而更有意思的例子在于性产品放开的发生在1969年的“丹麦试验”,诸如色情电影之类的放开不是导致了性犯罪的上升而是导致了性犯罪的下降。当然,这是他国的经验,可能对于移植到国内有些水土不服。但在讨论暴力电影对于青年人影响的时候同样适用。即暴力电影本身不能承担枪杀犯罪案的原罪。

任何犯罪行为都有动机,对于蓄谋已久的犯罪尤其如此。丹佛市的枪杀案机缘巧合的与《蝙蝠侠》的首映交织在一起,更让人们思考犯罪背后的种种动机。而藐视他人存在价值的观念直接来自于学校教育和社会现实的冲击,作为一个神经学博士,理智上应该不是问题,但从其腰身一变成为杀人魔来说,该反思更多的不是电影中的暴力成分,因为这个在电影分级制度下已经不是问题,更多是思考应该交给学校教育和社会现实留给青年人的空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