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我约稿的那些事
(2012-03-10 14:16:1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文】王传言
自撰稿以来,梦寐一天有人前来约稿。默然回首,竟已有数起向我约稿的事件发生。在此期间,有的稿件未录用,我继续投稿其它报纸杂志;有的稿件直接录用,我甚是欢喜。如今想来,能向我约稿的那些人那些事便值得记述一下,以作纪念。
南通的网友,其网名叫做冰晶糖的是首个提出向我约稿的人,那次,她说《江海晚报》副刊编辑严晓星需要一篇苏羊著《在藏地》的书评,我欣然应允,着手撰写,写了《藏地那片七彩云》,旋即发表在《江海晚报》和《承德晚报》。这第一次被约稿并顺利发表的经历美好而难忘,也同时鞭策和激励着我继续前行,再接再厉。时间的推移,事件的发展,仿佛也在渐渐证实着这样的路数。
当《华夏酒报》的编辑向我约稿的时候,由于对酒界并非熟悉,便恶补相关知识,填补其中空白。先后写下了酒评《酒评家影响力下降是把“双刃剑》和《高端白酒涨价悠着点》。可惜的是编辑并没有采用,据说是因为不够专业水准,其实,这两篇评论我付出的心血颇多,无论是知识的面积累还是遣词造句的斟酌都经过数次轮回和反复,面对这样最终被弃用的结果,我心悲凉。但是,它弃用了并不代表着文章质量的低劣,当我再次投稿的时候,却先后被《寿光日报》和《齐鲁晚报》采用,并且《寿光日报》时评版编辑高度评价,说出了这是他见过的年度最佳时评的言论。无论如此,既然被报纸采用就能说明文章并不那么差,只是编辑的眼光有了不同的评判而已。后来,《华夏酒报》就再也没找过我写时评,但曾经塑造过约稿的经历,如此而已。
在豆瓣上看见华文天下弘文馆的约稿函,于是发豆邮联系,竟然有了回音。他们是专门找人写书评的,一般而言,在书籍编辑排版好,处于尚未印刷的阶段便开始向别人约稿书评。例如今年2月14日上映的电影《爱》有其同步的书籍出版,我便应约写下了书评,纸上观影:《爱》是一个多棱镜。先后发表在《新华书目报》、《齐鲁晚报》和《深圳特区报》。更有幸获得图书一本,以资纪念。最近,杜红翻译的新书《亲爱的加百列》也即将在4月上市,我又应约写下书评,一封拷问心灵的长信。这家合作很愉快,真诚希望天长地久,能将书评坚持写下去,重新创造一个新的时代。
杂志的约稿有过一次,那是《广西教育》杂志的欧金昌编辑,他需要针对教辅书的乱象写一篇1500字以内的评论,并不同于报纸评论的“短平快”思路。我应允写下了《根治教辅书乱象亟需时间表》的教育时评,其实,对于教育时评,一度是我的擅长所在,曾在《大公报》《法制日报》《东方教育时报》《现代教育报》《山东教育报》《教师报》分别发表过教育时评,这次的约稿不晓得前途和命运如何,但无论如此,欣然应允,认真对待,悉心撰写应该是没错的。
总的来说,向我约稿的那些事如此。而约稿的类型都是评论方面,书评、酒评、教育时评。但我所擅长的还有影评却一直没有约稿的记录,更是因为自己撰写的影评从来未登上过大雅之堂的缘故吧,这些良好的开端犹如积累了些许小小的台面,对于此,该继续积累新的台面,巩固旧的台面,让这样的台面在各地各界开花并结果,这是我梦寐以求的,也是我一直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