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硕士城管”现象看看病
(2012-02-28 12:23:3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硕士当城管到底可行吗?无论如何,今天的中国依然形成这样的格局。不仅常州如此,上海、北京、武汉都有此类报道。事件的频频出现仿佛传递了这样的逻辑:高学历就是解救诸多复杂问题的灵丹妙药。而网友的反应却几乎是一边倒的“浪费人才”。按理说,硕士生去充当城管队员,在于素质上是有些高,但在实际能力却未必可能就是十拿九稳。因为任何事情的工作必然有熟悉的过程,学历高代表的仅仅是过去的辉煌,工作之后的成绩只能从实际考量。
面对“硕士城管”的现象,首先应该解读的是这样的高学历和低智商的工作奈何如何完美匹配在一起的。无疑,“硕士城管”最直接的表征就是学历缩水的社会现实。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无数的高学历学生被生产出来,但是,面对整个社会的就业岗位的需求。在“毕业即失业”的现状下,毕业季的学生们已经到了饥不择食的状况。保安、保姆、保洁,无论各行各业都有着高学历的影子。于是,硕士当城管也就没有可疑之处了。在常州的12名硕士城管中,他们在访谈中都没有表现出那种高学历的姿态,而是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希望将自身的聪明才智发挥到社会需要的地方去。这说明,硕士城管的工作也是一种价值观的选择,是广大的毕业生团体有兴趣的选择。
当高学历的人员充斥着低智商的工种中的时候,还需要深刻思考的是这是他们真实的选择,还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呢?尽管,访谈中无论是城管部门还是城管队员都没有表现出无奈。但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由于自身的身份差异,对于选择只能无语。这背后隐藏的一种病症是高等教育的盲目扩张现状,无数的学生走出校园却只能在有限的岗位中选择。可见,“硕士城管”现象的病根在于高等教育宏观政策失误造成的。诸如本科掏粪工的出现等等无不是这种病症的表现。
网友的反应往往是秉持隔岸观火的姿态的,也更能理性回应。相反,身处其中的人,尤其是政府人员。那些城管队员的说辞就值得推敲几遍。毕竟,他们都是事情中的人物。而面对自身的病往往看不清楚看不明白。“硕士城管”无疑真的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只是这种资源是一种人力资源,这种人力资源的浪费比物质资源的浪费更可怕。因为人乃是社会的创造者,其支配的是物质资源,也能创造价值。几时,“硕士城管”现象绝迹的时候,整个社会才能形成原始意义上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帕累托状态,否则,就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