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禁片史略:《榴莲飘飘》
(2012-02-08 08:11:18)
标签:
秦海璐榴莲飘飘陈果杂谈 |
分类: 禁片史略 |
《榴莲飘飘》:底层关注和关注底层
王传言
这部香港导演陈果的作品没有获准在大陆上映,原因竟然是因为其中的几首演员唱出的悲怆歌曲:原始社会好,原始社会好,原始社会男女光着屁股跑;……原始社会的性高潮。可能,是“性高潮“三个字惹怒了国家广电总局。而本片却是香港导演关注底层的经典之作,讲述的是秦海璐饰演的秦燕在香港三个月的经历乃至经历之后的心理过程。同时,与其身份相关的还有阿芬作为只有三个月签证期限却被迫遣返回家的故事。而这部关注“九七”回归症候香港居民和大陆居民心情翻转的片子,却永远被大陆的电影局所不容。其实,在网络时代,这样的禁令已经俨然是自己抽自己嘴巴子的行为,被深刻贴上不靠谱的标签。
作为曾经拍摄出过渡时期三部曲《香港制造》《去年烟火特别多》《细路祥》的导演,其关注底层的心思和对于弱势群体关怀的独立意识充分展现在《榴莲飘飘》中。香港与大陆原本乃是骨肉相连,而大陆的人对于闯荡的迷恋造就了这样的神话。而学过八年京剧的秦燕便是这样的一员,她从遥远的牡丹江而来,却在这香港浅水湾落脚,从事着妓女的行当,仅仅三个月的时光。在家乡人的眼中,她赚到了足够多的钱,算是衣锦还乡,她的父母请街坊四邻吃饭。但是,深深刻在她内心的是挥之不去的阴影。香港的一切熟悉又陌生,那边江姐的电话此起彼伏,让她心犹豫不决。而此刻不知内情的人们却想着她带表妹去闯荡,这让她不知要说出什么话。
香港的快节奏和躁动不安与牡丹江的落魄陈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样,关于榴莲的影像一次一次出现在影片中。皮条客被砸的是榴莲,而阿芬的爸爸购买的生日礼物也是榴莲,秦燕收到阿芬的新年礼物也是榴莲。榴莲的味道有些臭臭的感觉,这样的感觉岂不是正好切中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通过妓女的身份换取生命的本钱。而这一切都无人知道,只有自己知道。而阿芬的信让人心生无限哀思之情,对于哪里是“家”,何处才能安心,给予无限的关注。阿芬最终被遣返回深圳老家,秦燕也回到了牡丹江老家,仿佛是各得其所,而这种关注正符合香港回归前后人们的普遍和矛盾心理,回归到大陆乃是最原始的家,但她毕竟已经太久了。
两种环境,两种生活,两种遭遇。秦燕在香港,几乎没有时间闲逛,连临走前的一个小时还去接客。犹如阿芬一样,在那里的三个月没有去海洋公园,没有去任何花钱的地方。这里的一切都不同于“家”中的形象。相反,家中,有宽敞的房子,有温暖的家人,不同的却是节奏慢的环境,陈旧,破烂,犹如一潭死水,激不起任何波澜。但是,就是这样陈旧破烂不堪的环境中却有着自己的美好回忆,尽管那些回忆已经属于十几年前的样子。秦燕在戏剧学校的同学都聚集在一起,宛如《阳光灿烂的日子》的一般,又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呈现的景象,只是,聚集在一起的都已经是饱经风霜之后的人们,面对着物是人非的一切,除了感慨万千,已经别无他途。
其实,人的生活作为一种经历,一旦进过便被打上历史的烙印,尽管说禀性难移。当秦燕经历过香港的三个月之后,在牡丹江的老家她显然已经有些格格不入,理发店里她需要进口的品牌,跟小白离婚后也想得开,甚至单身也在所不惜。而这些正是家人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力量所不容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女儿结婚成家立业,而不是如小白等三人在舞厅里组合的北方三匹狼。而观念的差异其实就是香港和大陆的差异,这样的差异在影片中激烈碰撞,让主角的内心备受煎熬。
如秦燕这样的人,如今在大陆比比皆是。但表现这样的电影多是香港电影的事情,大陆电影中只能影影绰绰表现出其中的一点或者几点,而不能真实再现。《榴莲飘飘》可谓现实主义的力作,今天举目皆是的发廊、洗头房、足浴店,岂不是电影的重现?而电影的本能除了深刻表达艺术之外,表现现实的图景应该也是其本能之一。只可惜,讳疾忌医,睁眼说瞎话的当局却只能对此用三个字伺候:禁、禁、禁。岂不知,物极必反,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