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我们性何以堪?
(2011-09-27 11:29:21)
标签:
若小安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微时代,我们性何以堪?
文/王传言
近来,三件“性”新闻映入眼帘,它们分别是洛阳性奴事件,退伍警察组织卖淫事件和若小安微博事件。至此,我们不得不感慨:微时代,我们性何以堪?在微博时代,网络信息变化莫测,海量的信息扑面而来,而这三宗事件却是那么惹人眼球。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呢?
据中新网 9月26日报道,若小安微博的博主已经被警方带走,正在调查之中。这个被称之为“微博名妓”的人,具有古代妓女的风范,颇好文,欣赏木子美,看破世俗,言语透彻。其拥有粉丝高达17万人,不发知名人士。2011年1月26日,若小安发出了第一条微博,给自己贴上了“小姐、底层、80后”的标签,并写明“若小安,很显然不是我的真名字,也不是我在场子里的名字,这只是一个微博上的名字”。
“有一年我住城西,那时候胆子大,常跟客人去他们的出租房。他们大多数是毕业没几年的大学生,没多少钱,他们自己赶公交车上下班,在路边大排档吃饭。但他们带我打车,带我去干净一点的饭店吃饭,我喜欢和他们说话,我能听出他们在这个城市的孤独。”透过这些文字,我们能读出什么?是对一个“失足妇女”的仇恨还是更多包含着同情和理解呢?他不关注任何人,免得惹麻烦。在这个时代里,正在慢慢消解着到底是道德应该规范是事情还是应该适度放松的法理。
卖淫嫖娼被认为是影响风化,破坏道德的行为,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制约。但是,屡禁不止。面对着非罪化、非法化和合法化的三种模式,我们一贯将其定位是有罪的。但是,从若小安的微博看,到底该如何呢?再者,从洛阳的性奴事件来看,其作案的手法之拙劣是不是也在昭示着这个时代的性?同志卖淫也风生水起。凡此种种,不是说明社会治安出现了问题,而是在人性背后的真实面目。
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这都是古训。但面对着社会管理的困境。该如何处理?性何以堪?乃是一个问题。是顺之,还是逆之,也是一个问题。除了加强监督管理的进程,我们仍旧需要更多的反思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