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晚报】勿将板砖拍在慈善家的现金上

标签:
30万李春平杂谈红山晚报 |
分类: 时事评论 |
勿将板砖拍在慈善家的现金上
文/王传言
8月7日,网友“浮一大白”在贵网发帖《这样的捐赠,你怎么看待?》,展示了一张广受争议的照片。这张照片是8月2日,慈善家李春平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向急需骨髓移植缺乏费用的贫寒少女杨柳,捐赠30万元现金时拍下的。(8月9日贵网)
慈善家进行慈善活动的方式不仅仅有一种,将30万现金直接捐赠给接受者还留下照片,为什么很多人难以接受?原因就在于普通的人坚持在这样的方式中,钱的符号意义太重,忽略了人,尤其是受助者,容易给观众造成一种感受上的不平等。同时也会对受捐助的人造成伤害,受捐助人会想,我虽然接受了捐助,但是我的尊严也被无视了。但这仅仅是大众的一般观点,试想,生命面前,什么最重要。无论钱来自何方,只要是慈善行为便是可用以接受的范畴。
慈善是好事,但是需要有一种平等对待被帮助者的心态,充分考虑接收人的心理,给予足够的尊重。慈善的目的是人人互助,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是一种自愿行为,不在于捐多少,10元、20元、200万元都是一样的,关键是慈善这种行为本身就有一种力量。成熟的慈善应该注意细节,建立平等的关系,而不是用一种恩赐的姿态。但在中国这样的一种社会制度之下,这样的平等很难建立起来。有着“中国首善”之称的陈光标每次进行慈善行为也无不是这样被媒体称之为“暴力捐赠”。但是,无论哪一种捐赠方式,都不应该将板砖拍在慈善家和其现金身上。
因为慈善本身就在于行动,由于中国慈善捐助的不完善以及慈善机构的信用指数在下降。很多人心中希望进行慈善活动,但是又害怕其中存在诈骗和截留情况。这样的情况严重打击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进程。于是,诸如李春平和陈光标这样的人将钱直接捐赠给受助者的时候就会出现人们觉得不合时宜。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想的话,那些在地震中和自然灾害中受灾受难的人们急需要的不就是钱财吗?将钱直接捐赠给这些人有错吗?肯定是没有错误的。只是在短时间内公众的接受程度是需要进一步扩大的,但这个问题的关键错误不在于慈善家将金钱直接捐赠的方式上,而在于中国慈善事业的生态环境上。
千万不要将板砖直接拍在金钱和照片上。这样的有些舍本逐末和本末倒置的,因为那些急需要钱的人和急需要救助的人,一旦接受就是生命的重生。这个重要意义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有的人进行慈善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比如说要捐赠多少多少,也有的明星将要捐助的钱通过支票的方式。最后,根本上没有兑现。此时,我们再想一想,跟这些形形色色的诈捐和骗捐相比较之后,李春平和陈光标这样的“暴力捐赠”到底是被中国的不健全的慈善制度倒逼出来的一种畸形的方式,尽管看上不不漂亮,但却是能从实际上解决中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