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连云港
(2011-07-28 17:15:19)
标签:
连云港杂谈 |
为什么连云港
文/王传言
这次又去连云港多少有些阴错阳差的味道,原来,招生分组的时候我是负责盐城,同事负责连云港,不晓得印刷名片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调整。这样,我们两个的次序也颠倒过来了。我也顺理成章地成为连云港地区的招生负责人。连云港,之前我是去过的,那两次都是只在车站逗留过,为的是来苏州大学复试,所以,对连云港的概念只存在于火车站的范围内。
曾几何时,联络的网络就这样编制起来了。我本科的同寝室好友也在连云港,而下届又有同学去了连云港海事局工作了。生命,这个东西真是说不清楚。在世界上的某个角落遇见了,呆了几年,呆了几月,呆了几天,又分别了。可能,在之后的很多年内,彼此都不会见面了。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在那些相见的间隙里,都应该彼此珍惜吧,毕竟,谁都不知道以后会怎样,未来会怎样,究竟有谁会知道?
有很多事情,只有自己去做,自己去亲身体会才能感觉出其中的难易程度吧,或者只有在那以后你就会觉得,只要还有活着的机会,我们就有可能创造无限可能。就如同这次的招生工作,其实,知道我到达宾馆的那一刻,我一直没有谱,到底应该怎样展开工作呢?我只身一人,跑到连云港,携带六十份材料,连上公交的时候,指甲都割裂了。但,在内心深处我感觉,不就是小事情一桩吗,怎么会搞不定?
其实,我得感谢我的好友,我下火车之后就直接去他那了,连云港火车站跟四年前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固化了,连同周围的一切。那个我们曾经居住过的招待所还依旧屹立在那里,更加不显眼了。当把宾馆定好之后,我蒙着头跟招生办公室的人打电话,然后,他给两所中学的高三年级负责人打电话,就这样,我基本上把道路铺平了,去那两所中学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新海高级中学和海州高级中学是连云港两所最好的中学,所以,别的学校就没有去的必要了。去中学,容易勾勒出自己曾经的中学时光,看看他们基本上死寂的校园,空旷,没人。他们在教室里那些堆积如山的资料,他们脸上写满的希望和迷茫,他们宿舍楼散发出的难闻的气息,他们在餐厅就餐时迅猛的速度,他们的老师们那些刻薄而深沉的教育训斥口吻,这些都从中折射出来了。
尽管,我们已经实行了那么多年的素质教育,而,再看看他们的样子,你就会知道素质教育的效果是怎样的。新中对面就是淮海工学院,它可能就是连云港的最高学府了吧。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只有如此水平的地方,还是依旧建设了有模有样的高教区,如同,我经过的日照大学城,潍坊大学城等等,看上去很美的面子工程,政绩来了,然后,流失的东西交给人们。
在连云港走,总让我想起日照来,是两个毗邻的地级市,是两个靠近黄海的市,而两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却不是想象中良好。我没有去过连云港的海边,自然不能拿两者比较。而这次我的收获就是看到了连云港的两个报纸《连云港日报》和《苍梧晚报》,尽管,现在报业都是宣传都是官方的,但两者同《苏州日报》和《姑苏晚报》的差距就很容易看出来了,自然,这一切与经济有关。
连云港的出租车起步价五块钱,两公里以内。而从出租车司机聊天中,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关于政府部门的作为与不作为,关键的已经在普通民众的心理造成一个思维定势了。经济发展不上去自然就是政府的不作为了,所以,司机这样抱怨。如此好的一个地理位置却没有很好发展起来。只是这种抱怨还会长期存在,只是这种抱怨还找不到合适的爆发口。
我跟舍友和其妻聊天,其实,我们试图寻找的是属于往昔现在已经不存在的最美好的时光岁月。看着他们标准的相敬如宾,理想就是这样,完美无处不在。这一切的相见,不就是缘分嘛!我踏上了归去的列车,驶出了那个地方,沿途的景象,我真的觉得是回到了故乡,贫瘠,荒芜,在这个时候,想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那个讽刺意味我就不再赘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