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去年,展望未来
(2023-02-09 15:20:26)分类: 教育随笔 |
“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可以在玩中乐,又可以在玩中学。根据幼儿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室里设置了不同的区域活动,幼儿来园后可以自由选择。通过区域活动幼儿可以亲手操作实践,又可以在与同伴合作交往中获得社会性的发展,我们教师也可以通过区域活动的精心创设完成预期的教育目标。结合我班幼儿开展区域游戏的实际情况,谈一谈以下几点想法:
一、根据幼儿兴趣,共创区域内容
区域的环境设置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效果,在开设教学活动时,我留意到我班幼儿非常喜欢观察植物、小昆虫、小动物,于是我们创设了“自然角”,平时注重引导幼儿的参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兴趣、季节,通过与幼儿探讨来完善该区域。如:春天是各种种子发芽的季节,所以在这个时节我们引导幼儿们带来种子,自己亲手播撒并自己动手制作记录本,每天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定期做好记录种子发芽记录。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探索能力,语言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二、教师适当引领,激发探索欲望
在开展建构主题《桥》时,幼儿对桥的种类,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知。活动中,我建议幼儿可以把自己的玩具小车带到幼儿园来,可以让建构场景更加丰富。在区角游戏中,小朋友们看到的是一个城市交通图的缩影,宽敞整齐的马路,斑马线,交通信号灯等各种交通标志,绿化带,停车场,终点站,风景区标志等等,幼儿们在每天的探索活动、游戏中不断有新的想法出现,不断有新的标志添加,比如:过桥,要有桥梁标志,由此也引发了幼儿更多的探索和思维的扩散,因为桥梁的坡度不同,老师利用木制积木,创设了不同坡度的桥梁,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物体过不同的坡度时速度相同吗?为什么?”幼儿们在探索中得出了:“同样的物体过不同坡度的时候,越是陡的坡度速度会越快,因为和角度有关系。”虽然幼儿的回答不太精辟,但是这个活动已经把幼儿带入了科学探索的大门,幼儿在这个活动中不仅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认知想象,探索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科学的种子悄然萌发。
三、科学投放材料,提高各项能力
材料是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在不断主动地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因此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科学投放各种材料,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是开展区域活动的保证。如在数学区投放的圆形数字卡片,可练数数,一一对应, 图形标志识别;中高水平孩子可以练排序,分类、根据标志匹配图形;科学活动区可投放磁铁、铁钉、铝片等让幼儿研究。美术区可投放废纸杯、卡纸、彩带、双面胶、剪刀、胶棒等,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制作玩具,随时添加活动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针对幼儿喜欢阅读的需求,我们和家长商议,让幼儿们把家中精彩的绘本,图书带到幼儿园来,并开展了“读书分享会”,引导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讲一讲,说一说。这样,不仅让幼儿对自己的图书有进一步的认知,也分享到了更多的图书,而且幼儿在交流自己带来的小故事的过程中,语言能力得到快速发展。
通过各个区的活动,他们的交往、合作、自信心、想象力、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区域活动的创设中,难免也存在一些困惑,比如有的区域很受小朋友欢迎,每天人满为患,而有的区域相对比较冷清,对于区域中的问题师幼共同讨论解决,有的区域过于人多过于拥挤,可添加材料扩大范围,也可把暂时没人玩的区域改造;我们在设置区域的位置时也是和幼儿共同探讨,如“表演吧”的音乐影响图书角的孩子,所以把这两个区域设在远离的两个的位置,这样就不怕相互影响了。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幼儿的团结精神、操作能力、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而从我自身角度来看,我觉得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天真、幼稚、可塑性极大的学前儿童,老师不仅是儿童知识、智慧的启蒙者,更是儿童情感、意志个性的塑造者。因为教育问题归根到底是教师问题,教师是优质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因此我更觉得自己应该在知识、能力以吸个性品质等方面有更好得进步,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我认为我以后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兴趣、爱好与求知欲
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各种儿童读物的普及,他们的知识面已远远超过其年龄界限。他们喜欢思考,有自己的见解,也有提不完的问题,渴望能得到成人的解答。老师是他们心目中最有威信,最有学问的人,自然成为他们经常提问的对象。教师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渊博的知识,才能深入浅出地回答孩子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满足他们的求知欲的同时点燃智慧的火花。如果教师对孩子的问题一问不知,不仅起不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而且有损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所以,我应该广泛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关注孩子们关心的话题,才能更好地与孩子们沟通,成为他们地良师益友。同时,由于儿童活泼好动、爱唱爱跳,喜欢画画、听故事、做游戏,幼儿园教师还必须多才多艺,以便更好地指导孩子们开展丰富多彩地活动。
二、爱心、耐心与细心
教师的情感对儿童有感染作用,因此,教师良好的情感品质也是其职业的要求之一。学前儿童知识经验少、是非观念差、独立生活能力缺乏,他们不仅需要成人对他们生活上的耐心照料,行为品德上的耐心引导,而且需要得到教师情感上的关爱与呵护。尤其是新入园的孩子离开父母的怀抱来到教师身边,从熟悉的家庭来到陌生的环境,这是他们人生的一大转折,他们希望幼儿园像他们自己的家一样,渴望老师像妈妈那样给他们爱抚,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依恋心理,才能得到孩子对他们的信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当然,教师对孩子的爱应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建立在理智基础上的爱。教师既应对孩子一视同仁,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提出合理而严格的要求。教师的情感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用恰当的表情、姿态、语言去感染儿童,以保证教育过程地有效性。
三、执着、沉着与自制
首先,要有完成教育任务的坚定意向,这是完成教育任务的保证。这种意志品质是与老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相联系的。其次,教师的沉着、自制,会有效的影响儿童的意志品质。学前儿童年幼无知,自控能力差,常会出现各种行为问题,如:任性、不遵守规则、不听从规劝、违背教师提出的要求,同伴之间不能友好相处,攻击性行为较多等,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更要善于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处事冷静,以平和的态度对待孩子,同时耐心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如果缺乏自制力,用粗暴地方式对待孩子,这不仅伤害孩子地情感,而且会影响儿童地身心健康。
四、积极向上、活泼开朗
幼儿教育这一职业要求教师在为人处事方面积极活跃,情绪乐观,兴趣广泛,敢于尝试,愿意与人交往,在与孩子交往过程中,能始终以积极乐观的情绪给孩子以良好的影响。教师个人的情感、意志、个性特征,以及与孩子交往的方式,教育儿童的方法,都会对儿童性格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实、丰富的生活内容,快乐的情绪体验,给孩子温馨的爱抚和安全感会使儿童变得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相反,单调得生活刺激,刻板得教育模式,冷漠得环境氛围会使儿童个性难以健康发展。因此,在工作中我要时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以积极向上的姿态迎接每一天的工作和生活,给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
回顾去年,展望未来。在新的一年里,我会将好的工作经验继续保持,发挥优势,同时在前行中不断反思,相信通过我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孩子们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