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话,是说过去的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入。说的是过去的女性。生活在一个非常封闭的环境中。
一、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
这句话描述的女性的生活,实际上说的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的传统是男尊女卑。这种文化背景下是对女性的压制,约束,限制。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婚前属于父亲,结婚的事情是由父母说了算。婚后是属于丈夫,从夫姓。没有自己的独立性。乜有姓名的独立性,更不用说财产的独立性。
如果你到曲阜去看看孔府的女眷的住所,就知道什么是大门不出,二门不入的生活状态。不知道当事的人生活怎样,但是,只知道当时的衍圣公的母亲活的年纪不大。这件事情就说明中国人历史上经历一个过程,从孔子时代的相对开放,待后期专制体制下的封闭。
二、这种说法背后形成的中国文化体系
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一种习俗,背后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有其消极的一面,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1、男主外女主内
男主外女主内是这种文化现象最直接的体现。男性挣钱养家糊口,女性照顾家庭,特别是孩子多的时候。更是如此。
这种社会分工其实有好处的,使得孩子有一个稳定生活环境,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健康。国外的很多家庭还是这种模式。当然现在孩子少了,这种事情的存在基础就降低。女性走出了家庭。
2、严父慈母
严父慈母模式是一种文化延续,是一种家庭文化,从道理上讲是有力孩子在规则和爱抚之间建立人格的平衡。男士严厉,建立秩序,女性慈爱,形成善良的性格,社会的锻炼,完善性格。挺好的文化培育环境。在韩国这种文化遗迹还在。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习俗被打破了。
三、 时代变了,但是这种文化习俗影响力还在
1、现在的社会进步了,女性走出家庭,到了社会。社会开放了。某些社会习俗还在,男娶女嫁,男人主宰社会的主流。女性就业比较难等等。
2、值得注意的现象
过去的男子奴役女子,现在出现一个现象,女子奴役男子。从野蛮女友到,上海女人的做派可以看出这种物极必反的现象。很多女性以能够控制男性为荣,很多的场合以男性怕老婆作为一种话题。这是实在是一种悲哀!
四、思考
在社会进步过程中,那些传统需要保持,那些需要改变,不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就像庄稼需要除草,施肥,杀虫,灌溉一样,我们生活中也许这样的农夫管理我们的传统,这就思想家。可惜这个时代缺少这种人。
欧洲对哲学的尊崇,德国对哲学的爱好形成了欧洲早期的经济繁荣。美国的开放形成美国的强大。中国靠人口红利,和中国人的勤奋实现了中国的崛起,如果中国能够在思想领域出现一批思想家,建立社会平衡,既能稳定这个国家,又改善这个文化传统,那么这个国家将会无比强大。世界将会更美好!
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