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节的起源和功能

(2015-09-27 10:38:46)
标签:

过节

思考

利益交换

文化

李江涛

       我们看到八月十五热热闹闹。北京的街头照样堵车。月饼的销量照样上升。中国这长期形成的习俗,看来一时半会还改不了。
      节日最早的起源都是跟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但从这个“节”字就可以看出,是一个节点的意思,意味着过去的结束,未来的开始。从节的起源来看,都有产生的源由
       一、节日的起源
       1、纪念某个人。
       中国的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而形成的节日。国外的圣诞节就是为了纪念耶稣的出生形成的节日。
       2、给人们聚会提供一个理由
       中国的春节就是为了给人们相聚提供理由,这个聚会主要家族的聚会,我曾经专门写过文章阐述这个观点。春节在过去有一个对故去的人的精神连接的问题。腊月的腊八节,腊月 二十三日的小年,腊月三十的除夕,正月初一的春节,元月十五的元宵节,后面还有一个正月。这些一个过年的体系。这种长时间的节日系列,在其他的文化体系里是没有的。
        3、八月十五的聚会
        远方的亲人,通过这个日子进行聚会,所以八月十五也称为团圆节。
        不过现在的中秋节,已经不是一家人在一起过了,更多的成为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其实真正的聚会反而变成了过年的时候。
        4、纪念故去的亲人
        清明节则是去墓地祭扫的日子。以此纪念故去亲人的过程。
        5、七七鹊桥会
        这是中国最早的解决两地分居的夫妻的节日。不过这个带有神话色彩的东西,现在慢慢变成年轻人在一起取聚会的时机。
       二、对节日的思考
       如今节日变成了一种休息日,变成了一种聚会日,变成一种利用这个时刻,梳理人际关系的日子。
       中国的人际交往,往往是通过节日实现的。
       由于中国没有建立谈判机制,没有建立利益的交换过程中的契约机制。因此,中国的利益交换往往通过公共节日和个人的节日,如生日,婚丧,生病等实现一种利益交换。这是中国文化的特征,也就是中国有一种明显的利益交往滞后的特征。因此,这就是为什么中国重视人际交往的原因。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人际交往将越来越形式化, 家庭的概念和家族的概念会逐渐淡化,社会功能会逐渐强化。
       但愿文化的味道别变淡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