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洛阳珍宝▏▏北魏泥塑佛面造像

(2017-02-22 11:10:38)
标签:

杂谈

一件残缺的北魏泥塑佛面造像,像残缺双臂的维纳斯一样,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佛面舒展光洁,鼻子端正秀美。 佛面表情从容慈祥,笑容含蓄沉稳,被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

http://wx1/large/830293b7ly1fcz2me2fffj20oc1gc1ce.jpg

 堪称“东方的蒙娜丽莎”

    有些文物之所以被称为“国宝”,有的是由于其历史久远,有的则是因为其质地名贵,还有的是源于其精湛的制作工艺。 在“国宝”中,洛阳博物馆二楼珍宝馆柔和的灯光下静静陈列的北魏泥塑佛面造像却显得与众不同。  

    佛面仅残存下眼睑、鼻子、下巴和脸颊、嘴巴、部分,佛面舒展光洁,鼻子端正秀美。 其中,最具特点的当属紧闭的双唇,只见它嘴角微微上翘,表情从容慈祥,笑容非常沉稳。 洛阳博物馆副馆长高西省说,残缺的佛面,像残缺双臂的维纳斯一样,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沉稳的微笑,更是让它拥有了“东方的蒙娜丽莎”的美誉

    经测量,该佛面长25厘米。 据专家推测,整个头部复原后,应有40厘米至50厘米长,如取立姿,身躯可能达3米之高。 高西省说,永宁寺塔基出土的数百件佛教造像中,大多为小件,关于这件佛面是目前为止永宁寺所发掘的最大佛像

见证北魏民族大融合

    从造像上看,佛面一改前朝佛教造像清秀的艺术风格,呈现一种圆润丰厚、、雍容大度的艺术气质。 这是北魏佛教趋于本土化的现实写照,雕塑家在不违背宗教礼法的前提下,大胆地取材于生活,使人们感觉到它不仅仅是一尊冰冷佛像,更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

    北魏时期,在皇室的推动下,佛教盛极一时。 据统计,当时洛阳城内的寺庙有1000多座,著名的龙门石窟也是从那时开始开凿的。 加之,北魏孝文帝对汉文化极为推崇,将都城从山西大同迁至洛阳,并对鲜卑族进行了汉化改革。 其中,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死在洛阳的鲜卑人,也必须葬于邙山,不准运回大同安葬

    民族大融合和佛教的繁荣,直观地反映在了当时的佛教艺术造像中。 换言之,该泥塑佛面造像所达到的艺术高度,也客观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工艺水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