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则天容貌——卢舍那大佛

(2014-03-13 09:35:28)

在龙门西山南部半山腰,有龙门石窟最大的摩崖像龛“奉先寺”,寺中的主像是卢舍那大佛,高17.14米,其中头高4米,耳长1.9米。这尊佛像雕刻得慈祥和善,“方额宽颐”,丰满富态,传说是照着唐朝女皇武则天的相貌雕刻的,因此,当地人亦称为“武则天像”。

http://s5/mw690/002oKw5Nzy6HgLksbXKa4&690

  

这佛像为何照着武则天的相貌雕造呢?              

武则天是山西文水县人,父亲武士出生于贫穷的农家,后来经商致富,又步入仕途,晋升为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县)都督(统辖数州军政的地方长官)。《旧唐书》等史料和传说盛赞的那位星相家袁天纲,有年路经利州,看了小武则天的相貌,说是君临天下的王相,便早早地使她产生了这个念头和欲望。   

武则天14岁上,以美名被招进宫中侍奉唐太宗李世民。不被太宗宠爱,这个有心计的姑娘便凭着自己的美貌和才智,勾引迷住了太子李治。李治继位为高宗皇帝后,武则天又一步步排除政敌,登上皇后宝座。   

武则天要“君临天下”的念头是很强的。她不仅逐渐插手政事,还通过各种通径在天下树立自己的神圣形象。   高宗敬重佛教,曾在长安为亡母长孙皇后建了大慈恩寺,并给玄奘为首的译经事业以极大方便,但他更重道教,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命家家要备老子的《道德经》。因为李氏在建立唐朝之初,宣扬道教的教主老子李耳是自己的祖先,借以抬高自家的地位,增强自家在社会上的号召力。麟德元年玄奘病殁之前,请求在公开场合改变“道先佛后”的次序为“佛先道后”,高宗都坚决不肯答应。   

武则天要想改变唐朝,建立自己的新王朝,不仅要在社会力量上打击李氏势力,像她称帝后大诛李氏封王一样;还要在形象上树立自己至调我上、君权天授的神秘色彩。在这后一点上,利用和道教旗鼓相当的佛教是最适宜的。因此,武则天一直是把自己的形象和佛的形象有意连在一起,混为一体的。    

有说是她撒着娇,让高宗开凿这尊大佛时依自己形象为模特的;有说是她慷慨捐助了两万贯脂粉钱(大佛左侧束腰部位碑刻记有捐钱事),工匠们受感动后主动依她为模特的,总之,这尊佛和其他佛像确实不同,的确是位慈祥貌美的女性模样。   

大佛塑好后,名为卢舍那。卢舍那译意为“光明普照”,武则天后来造字给自己取名“曌(zhao)”,意为:“日明当空”。这相同的含义不会是巧合。    

武后称帝前夕,授意翻译注解并大力推广了佛教《大云经》,明明白白暗示出武则天就是弥勒菩萨转世,要成为女王,天下之人都将崇拜归顺。这实质上是继卢舍那之后,又在官民心中依武则天为模特塑造的另一尊大佛像。      

 

武则天容貌——卢舍那大佛      

龙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现“伊阙”,自古以来,已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唐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十三公里处,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现存佛像十万余尊,窟龛二千三百多个。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窟——最盛期是唐朝,占石窟总数的60%以上,武则天执政时期开凿的石窟占唐代石窟的多数,与她长期有洛阳有关。奉先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唐窟,共用了四年时间。二菩萨70尺,迦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50尺(唐代长度)。规模之大,在龙门石窟中称第一。其中,武则天曾捐出脂粉钱二万贯以助建。    

唐代开窟造像在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达到了鼎盛。虽然石窟造像属于佛教艺术,但它跟政治紧密相连。从龙门许多唐代石刻造像中,还可以窥见武则天一步步走上女皇宝座的踪迹。    

万佛洞完工于唐高宗永隆元年十一月,是专为唐高宗、武则天及太子诸王做“功德”而开凿的功德窟,也是以唐朝宫廷大监姚神表和内道场智运禅师等为首的一批御用僧尼,奉命集体为唐高宗及武则天愿雕造的。    

在武则天当皇后期间,特别迷信弥勒。为此,她在龙门广造弥勒佛。千佛洞、惠暕洞、大万五佛洞、极南洞和摩崖三佛都是以弥勒佛为主尊的洞窟。    

龙门石窟成千上万的造像中,体形最大,形态最美,艺术价值最高的要数奉先寺主尊卢舍那大佛了。奉先寺位于龙门西山南部的山腰上,是一个南北宽近四十米的露天大龛。这里共有九尊大型雕像,都是依山凿石而成。    奉先寺的主尊是卢舍那大佛。大佛通高十七米多,仅耳朵就有一米九。在佛经中,卢舍那是佛在显示美德时的一种理想化身。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是唐高宗及武则天亲自经营的皇家开龛造像工程,工程设计和施工是由高宗亲自任命制定。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三年。为此,武则天曾经与咸亨三年捐出“脂粉钱二万贯”。传说卢舍那大佛的脸是根据武则天的面容建造的。而当地更是传说卢舍那大佛就是武则天的化身。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二弟子迦叶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二菩萨和善开朗。天王手托宝塔,显得魁梧刚劲。    

卢舍那佛被赋予了女性的形象:面容丰腴饱满,修眉细长,眉若新月,眼睑下垂,双目俯视,嘴巴微翘而又含笑不露,她庄重而文雅、睿智而明朗。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    

传说,唐高宗上元年除夕,时值奉先寺竣工之日,武则天亲自率领文武朝臣驾临龙门,参加主佛卢舍那的开光仪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