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个弄丢了灵魂的青年,来到上帝面前,对上帝说:“我亲爱的主啊,你能告诉我,我到底是谁吗?我弄丢了我自己的灵魂。”上帝怜悯这个青年,然后笑着问他:“那我可怜的人儿啊,你能告诉我,你是怎样把你的灵魂都给弄丢的吗?你要知道,一个人的灵魂,是支撑他生命的支点,你现在竟然弄丢了它,实在是罪过啊!”
那青年长叹了一口气,说:“哎,我亲爱的主,都怪我,都怪我走得太快,把灵魂给落下了。待我回过头来找它的时候,却发现已经再也找不到它。其实,我原本是一个很幸运的商人,二十岁出头就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可是,人的贪欲是无穷无尽的,尽管我做了全城首富,可我还想更多,我希望做全国,甚至世界首富。正是由于对金钱名利的贪欲,我的人生起了很大的变化,我开始变得不择手段,唯利是图,整天在名利场上打滚,争强好胜。我甚至开始变得不近人情,无视舆论道德···我忽略了我的灵魂,渐渐地,我的灵魂开始讨厌这样的我,开始疏远我,终于有一天,它离我而去···”
他拭干了一把眼泪,接着往下说:“我的灵魂刚开始离开我的时候,我虽然很不舍,但是也没觉得对我的影响有多大。我依然每天拼命的去追逐金钱名利···直到有一天,我忘记了我是谁,我开始害怕,恐惧。我第一次意识到灵魂的重要性,于是我来到这里请求上帝您的帮助,希望能找回属于我的灵魂。”
上帝听完青年的故事后,对他说了一番话:“我很高兴你能意识到灵魂对你的重要性。但是,我亲爱的,我不能帮你找回你的灵魂,我只能给你些许指点,那就是用你的真诚去打动它。好好想想它为何要离你而去的吧,解铃还须系铃人。做回真正的自己,灵与肉才能真正结合在一起。”
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在不经意间弄丢过自己的灵魂?我们每天都在扮演生命里的角色,有时候是扮演观众,冷眼旁观这个变幻无穷的世界;有时候,我们的角色是孩子,是学生,是父母的儿女,是老板或者打工者。随着岁月的增长,我们在生命中扮演的角色也相应发生着变化。小时候,我们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于是,我们在这个角色中,充分的感受被爱;上学后,我们的角色是学生,于是,我们在这个角色中感受到对知识追求的渴望;再后来,我们都已经长大成人,开始进入社会的舞台,我们的角色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老板或者打工者。在这个社会的大舞台上,我们必须学会生存,因此我们往往在这个阶段最容易弄丢了自己的灵魂。有时,我们为求生存,忍辱苟活;为了得到社会和别人的肯定,我们有的人,兢兢克克,勤奋拼搏;有的人,却不择手段,踩着别人的背上位···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为人生中的种种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天我们每个人都在扮演别人,而不是真正的自己···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读过的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位很出色的演员,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被问到,“在你一生中,演过无数的角色,你觉得最难演好的是哪个角色?”她是这样回答的,“我觉得,在我一生中,最难演好的角色是我自己。当我卸下舞台上的装束,面对着镜子里的自己时,我竟然觉得好陌生。我不停问自己,这是我自己吗?为什么感觉我有点不太认识了呢?”难道不是吗?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在演不同的角色,或许我们都演得很出色,可是,我们又有多少时候,是在真正演自己呢?我们不停地为外在的因素而变换自己的角色,却很少做一回真正的自己,以至于有一天,面对着镜子中的自己时,会有一种莫名的陌生感--这真的是我吗?我又是谁?
我们追求外在物质的富有,却忽略了内在心灵的富足。我们在追逐中,忽略了灵魂,忽略了关爱自己的内心,结果我们都被灵魂抛弃了,终于我们迷失了自我。我们忘记了我们自己,忘记了一个很自然而简单的问题--“我是谁?”
“我是谁?”--当然这是一个哲学问题。千百年来,无数哲学家不断思索,也无法得到确凿的答案。但正是因为这样一个询问式的哲学课题,让我们每一个人时刻察省自我,检点人生,使更多迷失的灵魂能重新回归本源,使灵与肉真正的结合在一起。
苏格拉底说,“未经察省的人生毫无意义”。或许,当有一天,我们真正的自我与灵魂和谐共处的时候,“我是谁”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