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一直是种雅致的象征。然而它的胜负却极其严酷,不讲一丝温情,胜利了,荣誉、地位、财富滚滚而来;下败了,一切又都滚滚而去。在商业化极其彻底的日本棋坛上,这一点则更为鲜明,曾有过许多光彩夺目的巨星都被这无情的胜负法则所否定。这之中唯有赵治勋是个例外,1984年他第一次登上了日本棋坛第一位的顶峰,但一场车祸,使他从这颠峰上坠落下来,然而他凭借自己的棋艺,更主要是凭借自己顽强不屈坚持到最后一秒钟的超人毅力又于1994年崛起,重温全日本第一的旧梦,无愧“棋坛斗士”的称号。他的一生完全以棋为伴,走过了艰难曲折,痛苦与喜悦同在,挫折与胜利共存,慑人心魄的前半生。
日本的1985年版《围棋年鉴》在“棋士名鉴”栏中,把赵治勋列为第一位时是这样介绍他的:
“棋圣、名人赵治勋1956年7月23日生。1962年8月来日本,入木谷实九段门下。1968年11岁时入段,同年升为二段,1969年三段,1970年四段,1971年五段,1973年六段,1975年七段,1978年八段,1981年4月九段。1975年11月‘专业十杰战’中初次获得优胜。1976年打进第2期名人战循环赛。1980年第5期名人战,他首次获得向大竹英雄名人挑战的权力,以4胜、1负,一无胜负的成绩获得名人称号。往后连续保持了四届,完成了五连霸,获得了60岁以后能得名誉名人称号的资格。1981年第36期本因坊战挑战中以4胜2负的战绩战胜了武宫正树本因坊,成了历史上第4位同时具有名人称号的本因坊。1982年获得第4期鹤圣、十段、本因坊、名人而成为四冠王。1983年在第7期棋圣战中3连财后又4连胜阻止了藤泽秀行棋圣七连霸的实现。独占了棋圣、名人、本因坊三大头衔。截止到1985年,棋圣战中他已实现三连霸。”
以上是赵治勋从步入棋坛到他的第一个颠峰期的大致履历。
一、六岁东渡日本,出手即不平凡
1956年6月20日,赵治勋出生在韩国的釜山市。父赵南锡、母金玉顺。治勋在家中排行最小,其上有三兄三姐,他的曾祖是一家银行的总经理,母亲也出生于名门望祖。其叔父赵南哲是韩国围棋界的老前辈,现为九段。
当年日本棋坛的两颗巨星,新布局理论的创立者吴清源先生和木谷实先生都曾创下了棋坛上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木谷实先生由于年龄关系前数年就退出了棋场上的争半,转而投身培养新秀,创建了“木谷围棋道场”,1962年,他所教授的弟子们的段位总和已超过了百段。日本围棋界将在8月初隆重庆贺这一棋界盛事。庆典的重头戏自然是下盘棋。
1962年8月1日年仅6岁的赵治勋在哥哥赵祥衍(现五段棋手)的极力推荐下,由叔父赵南哲带着东渡日本,投师木谷实门下。第二天,出忽所有参加庆祝百段盛典的人的意外,端坐在棋盘候战的竟是位比棋盘高不出多少的一位幼童--赵治勋,另一位是在日本已崭露头角也同为移民身份的林海峰六段。林海峰授赵治勋五子。这意味着此时六岁的治勋即已达到当年吴清源、林海峰10岁时所具有的棋力,顿时引起所有观战者的惊叹。这盘带有入学考试性质的对局作为“突破百段”的祝贺,别有一番意义--“木谷道场”又将升起一颗围棋新星。(附图一)
这盘棋赵治勋下的如何呢?
黑4到黑12的应对难免给人以缓的感觉,但是这几着出自6岁孩童之手,你能说他对“棋形”的感觉不好吗?
黑38弃掉下面6子,争得先手攻击白三子,就更让人难以相信6岁的孩子会有如此明快的取舍判断。一般像这么大的孩子,正确的价值观还没有形成,他们的好恶往往是凭兴趣,不值钱的东西只要感兴趣他就保留着,值钱的东西他不感兴趣就会抛弃到一边。而这盘棋可以看得出黑棋当初并没有弃下边六子的设想,但一旦发现味道不好并不固执地错误到底,而是争先手于40位总攻白棋,这不能不使我们惊叹他在围棋方面的天赋。黑56是大局观非常良好的一手,逼白57后手补活,黑58再占大场牢牢地把握着黑棋的优势。
稚态可掬的治勋胳膊交叉抱在胸前,下棋时不慌不忙。林海峰身材高大魁梧,愈显得治勋弱小。结果治勋出手不凡,以14目获胜,赢得了大家的共同称道和掌声。担任现场解说的安永一先生在一旁说:“这孩子即使从一坐下来就开始学围棋,至今也只有六年呀!”台下又是一阵掌声。
二十年后,木谷实的夫人木谷美春著文回忆往事:也仍清晰地记起了这一切,她写道:“1962年8月1日,赵治勋千里迢迢地从韩国到日本来学围棋。我和丈夫、女儿礼子及先生的几个弟子到东京羽田机场去接治勋,当他从出口走出来时,我对他的年龄和身量如此之小吃了一惊,他刚刚满6岁,这么小的孩子对内弟子的生活能适应吗?我心里怀着这样的不安,将他领回了在四谷的家。
那么小的治勋,在此之前还跟妈妈撒娇呢,突然进入内弟子的生活总会有些不知所措吧。这样小的弟子该是怎么个带法呢,我心里一直很不踏实。长期以来,对培养弟子我一直是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对谁也没有特殊的关照,对所有的孩子我都是抱着同样的爱心去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和教他们怎样明白世理。可要对小治勋也一样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心里还真有些不安。
治勋一开始住在他哥哥赵祥衍那里,本来四谷第三小学离我们的住处非常近,所以我们想让他在那儿上小学。可是他的父母都希望他进韩国学校,这样他上学的路就相当远,而孩子又这么小,真叫人耽心。不过最后他总算平安地在河田町的学校毕业了。
治勋刚来时日语一点也不懂,慢慢地可以断断续续讲几句话了。在棋力上他也如此,逐渐赶上了那些大孩子,丈夫对治勋寄予着很大的期望。
治勋个性很强,这点在很小和时候就有所表现,总愿自己有独立性。1963年新年过后,我们初次谒拜明治神宫,丈夫和丈夫的母亲以及当时在家的弟子们都去了。在参拜的人流中走着走着忽然发现治勋不见了,他哥哥赶紧敏捷地爬到树上,在高处终于看到了治勋,可他一点不惊慌一点也不害怕。”
二、认真刻苦磨砺,顽童终成新星
从此,木谷实先生那优雅安静的庭院里便多了一个屁股上挂着玩具手枪、活泼淘气的赵治勋。他生活尚不能自理,更以儿童那不可泯灭的好奇心缠着武宫、加藤、甚至年龄大好多的大竹英雄等师兄,让他们领着上街游玩。师母木谷实夫人每当这时训斥起来毫不留情,告诫他如不用功学习就将把他送回南朝鲜。师姐木谷礼子不仅能在棋艺上给他以指教,生活上也像亲姐姐那样关怀爱护他。
恩师木谷实培养弟子的方法很特别,对待他们这些尚未入段的弟子并不讲课和下指导棋,穿着木履“格登、格登”地往返巡视,责令他们无休无止地答各种死活题。答完了送上前去让老师审看,答对了木谷实默默不语,答错了便“嗯”上一声,透过厚厚的眼镜片威严地盯上你一眼,这时弟子便再去钻研。
初始阶段只答死活题的过程给赵治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养出了赵治勋扎实的计算能力。赵治勋成名之后有次就“计算”多少步对记者讲道:“基本图大约要算15手,与其有关的参考图大约要考虑12个,参考图的算着就约为120手,加上亦需考虑参考图中未能全部加以确认这处及全局形势的关连呼应等,总计算往往要300手。”
作为专业棋士,“死活”题当然不是全部,赵治勋曾以十分崇敬的口吻讲道:“初次打吴清源先生的棋谱还是在入段之前,大约是十岁或十一岁的时候,从那以后就没有间断过。《吴清源全集》我已打过三遍,现在已是第4遍了。由于第三卷已被翻得残破不全,前几天我又买了本新的。”
他不仅学习吴清源先生的棋,棋界前辈名手都是他学习的榜样,他曾总结出他们的特点和长处:木谷流着眼于将来的飞跃,坂田荣男神出鬼没的妙手,高以格流水不争先的后劲等等。他的刻苦用功曾使得日本围棋泰斗坂田荣男感叹道:“赵治勋刻苦好学,已经到了除围棋以外一无所有的境地。长此下去,各大棋战冠军被赵治勋等外藉棋士获得乃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然而,一开始可不是这种情况。让五子战胜了林海峰以后,日本围棋界人士普遍认为:“他有可能成为十岁以前入段的‘神童’。”但是这个愿望赵治勋未能实现。用他自己的话说:“初到日本时,我已颇具实力,但后来进步太慢了。”十一岁入段以前的赵治勋贪玩、不用功、还自负。那时他与师兄加藤正夫的对局是从让五个子开始的,打抽长,治勋赢了就减一子,如果输了就加一个子,结果常常被年少的加藤打到让九子,两度达到让十子。七子、八子……随着让子数目的增多,平日冷静自负倔强的治勋泪眼朦胧,眼前就象蒙上了一层雾,连打吃都看不清了。
在他以后才来到木谷门下的小林光一乍来时不是治勋的对手,但小林对屁股上挂着玩具手枪,和自己对时吊儿郎当的样子心里憋着一口气,所以很快地就超了过去,旁人对此评论自然不少,深深地刺痛了赵治勋的心。
在由五级升四级的一盘关键性的比赛里,赵治勋又痛失好局。那天他很晚才回到木谷家,正好赶上众多的师兄师弟们在一起吃晚饭,不约而同的目光一起盯在了他身上,木谷夫人问:“今天下得怎么样?”“赢了!”治勋实在不好意思当众向大家说自己输了,就撒了谎。这种死不认输的个性一直贯穿在他的一生,后来还有更鲜明的表现。正如赵治勋以后也常常说:“一输棋,我只感到绝望;一输棋,我就觉得是世界末日来了。”
现在的赵治勋也没有讳言自己少年时代的不良行为,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那时我是个公认的淘气鬼,不听妈妈(木谷实夫人)的话,不用功学棋,还常常欺负比自己小的弟子,因此,那时师兄弟们谁也不愿和我下棋,这样我当然长棋就慢了。这能怪谁呢?有谁愿与一个傲气十足的家伙打交道呢?”
1967年刚满十岁的赵治勋在入段赛中再次失利。为此,在韩国的父亲给他打来国际长途电话厉声责骂他是“笨蛋、窝囊废”。木谷夫人也明确地郑重其事地告诉他,打算把他送回国去。赵治勋痛苦异常,不知是真是假,他自己讲,曾打算跳进华严瀑布自杀。
1968年2月的入段赛是赵治勋最后的一次机会了。赛前,当时在东京的姐姐和哥哥与他商定,这次再入不了段,就一起回国。十一岁的他终于深刻地体验到了人世间要成就事业的艰难曲折和不付出心血代价不会有成功的道理。他把这次升段赛看得比以往哪一次都重要,每日端坐在棋盘前,潜心钻研,院落里,棒球场上再少见到他的身影,每晚研究棋谱和总结自己和师兄们的对局都至深夜,这种刻苦用功也使他悟到了长棋的真谛--围棋水平的提高终究是自己静心独悟的一个过程。往日的倔强、自负、不服输的心态变成了要压倒一切对手的“赵治勋斗魂”。胜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这些与他年龄不十分相称的人生观都较早地进入了他的内心世界,他开始对围棋有了初步的质的不同以前的看法,围棋不再是一种游戏和娱乐,而是一场面对面的生死之战。开赛前,他以往打过了一遍的《吴清源全集》这次再看起来,以前许多不懂和似是而非条理不清的认识,这次再看起来都有了更进一步的领会,也不那么难懂。他在实战上理论上都有了比以往哪一次比赛都充足的准备。
赵治勋以新的姿态出现在棋坛上,不失众望,这一次他终以十二胜四负的好成绩实现了入段的夙愿。打破了“名誉本因坊”高以格12岁就入段的纪录。
在赵治勋八岁那年的暑假,老师木谷实曾带着他和浅野英昭、佐藤昌晴(现九段)等几个师兄弟经名古屋到京都、大阪、神户等地巡迥,在神户住在了木谷的好朋友武冈四郎先生家。他家的正门墙上挂着一幅画,其上是头白额吊晴勇猛异常的大老虎。治勋站在画前目不转睛地盯着看。武冈四郎就问他:“你喜欢老虎?”治勋头都不转仍盯着画上的老虎说:“喜欢。”“那就把画送给你吧!”说完,武冈先生就去摘画。这时木谷先生拦住他说:“请等一等,如果他十岁时能成为初段,那时您再送给他吧。”
治勋十一岁时终于入了段,木谷夫人木谷春美抑制不住自己的喜悦,虽说比原来讲定的十岁入段晚了一年,但说起来还是创下纪录了,所以马上给武冈四郎打了电话:“治勋成为初段了。”武冈马上答道:“明白了,马上把画送去。”现在这幅画还一直挂在治勋自己的家中。
同年(1968年)十月赵治勋就在秋季升段赛中又升入了二段,并在当年的“专业棋士十杰战”中执白棋中盘战胜了加纳嘉德九段,一时名震棋坛,1969年升入三段,1970年升入四段,1971年升五段,接连打破同段位的最小入段年龄纪录。1971年获《棋道》“新人奖”。这时他被人冠以“创纪录的后生”的雅称。1972年、1973年赵治勋在“新锐选拔赛”中分别击败小林光一、羽根泰正,两次荣誉冠军宝座。1973年赵治勋晋升为六段,在升段赛中创下了前所未有的33连胜的辉煌纪录,一颗新星冉冉升起,不久就要迎来赵治勋时代了。
三、棋坛征战崎岖路,终成日本第一人
1974年底赵治勋一路过关斩将,获第22期“日本棋院冠军战”(天元战前身)的挑战权,向具有“治孤能手”、“鬼才”、“剃刀般的坂田”等雅号的棋坛元老坂田荣男九段挑战。此前坂田在各种大赛中荣获各种冠军头衔达54个,而赵治勋稍有些份量的冠军还一直未曾得到。从年龄上说也差着几倍,赵治勋这一年才不过19岁,所以挑战决赛开始后坂田完全有理由不把这毛头小儿放在眼里。出忽评论界和新闻界的预料,坂田一上来竟然二连败。本来严阵以待,发誓要打好这一仗,夺得冠军非我莫属的赵治勋开始轻敌大意。心说:坂田毕竟是老了,后三盘我只要再胜上一盘,我就是这项大赛最年轻的获得者了。从第三盘棋开始,坂田已把自己的状态调整过来,并已摸清赵治勋的行棋特点,他多年的经验开始发挥作用,所以没费多大周折,就完胜了第三局。第四局赵执白,人终究不是机器,坂田的全盛时代执黑几乎不输棋,所以当坂田执黑的时候尽管一再提醒自己不可大意,但仍是从内心中对过于年青的挑战者难免一些轻视,所以开局一步失误半天都扭不过劲来,到中盘时执白的治勋可以说稳操胜券了。就在他自鸣得意稍一走神时,落下了一子失当,瞬间棋盘上就发生了不利于他的变化,即使如此,他也还稍稍占有一定优势,但后半盘他心情始终平静不下来,仍陷于对那前棋的后悔之中,越下越糟,终于再无回天之力,结果是中盘认输。第五局是在2:2平分秋色的形势下开始的,如果不是治勋先赢两局,而是他先败后胜,他的斗志会愈加旺盛,而第4局本可获胜的棋反而输掉,对于年仅19岁的他来说这个打击太沉重了,第五局还未开场,他在精神上已经败下阵来。后果果然不出棋界人士预料,因为在一场围棋赛中不单纯只是棋艺之间的较量,它也是人的意志、修养、体力、性格各方面一种综合的较量,而在后项,治勋还须很好地锤炼。败局之后的当晚治勋抱头痛哭,断断续续,一夜未止。对于这场不是没有胜利机会的惨败赵治勋有着铭心刻骨的教训,他曾回忆道:“以前我只看到自己的实力,惨败后我领教到对手的强大,这次自己从万分得意的峰顶上一下子栽到深谷里,再爬起来不是那么容易了,平复心灵深处的‘坂田打击’是需要很长时间,不过,现在回想起来,当年的失败对我来讲是一次难得的教训,这种教训只有从失败的打周中才能提到,因此格外珍贵……”
惨败给他带来了痛苦,也使他进一步走向成熟并产生了飞越,由此对棋道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不论是三战两胜制,五战三胜制,还是七战四胜制,着着、局局都与胜负紧密相连,每下一子,都需要付出最大的努力。
从此以后,赵治勋下棋时再难见他有面部表情轻松的时候,更不用说形势好了会有自鸣得意的神情了,只要往棋盘旁一坐,他就如同战士上了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战场,长考于他已是家常便饭,他苦思苦想的样子,会使你联想起十字架上的耶稣。每当走了失着以后,他就挥拳狠狠地捶击自己的脑袋,发出“洞洞”的响声。并叽哩咕噜地责问自己。读秒到最后一分钟对于他已是家常便饭。
第八届棋圣战中武宫正树九段向赵挑战的第三局。赵执黑,黑1扳,白2断,轮黑棋走。扭十字干长一边是极普通的围棋常识,而就是这“黑3”常识性的一步棋,赵治勋创下了长考三小时的记录。其中内涵当然
是业余棋手难以理愈的。
“下午四点稍过,赵棋圣说:‘下一手我想封棋。’接着就开始沉思。但是赵棋圣迟迟不走下一步。到了规定的封棋时间5点30分。大竹进入了对局室。而赵棋圣的叹息声却越来越厉害了。
‘这步挺厉害的’……
‘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赵棋圣无意识地自言自语。这时赵棋圣用手揪着头发的姿态给人一种世界末日即将来临的悲壮感觉。
一小时过去了,二小时过去了,仍未封棋。
6点30分,武宫九段离开了座位来到研究室。‘考虑的时间真长啊’。武宫边看电视边说道:‘要这样持续地考虑下去,进入读秒怎么办?’引起了周围的一片笑声。
过了三小时。7点钟时,赵棋圣说:‘封棋。’这是棋圣赛历史上最长的三小时的大长考。赵棋圣接到封棋用的棋稿纸及圆珠笔之后,刚准备动笔,又说道:‘啊,稍等等,还不是很清楚。’‘请开动计时钟。’又过了5分钟,赵棋圣终于写下了封棋的一手。”
以这种决斗场上全力投入的精神去下棋,其战果可想而知。
1975年初,赵治勋在“专业十杰战”中力战群雄,荣登榜首。决赛时他与师兄加藤正夫狭路相逢,此时当然再不是加藤让治勋九子十子的时候了,赵治勋一鼓作气,连下三局取得胜利,这三局的胜利稍稍平复了两个月前坂田给他制造的心理创伤,治勋更自信了。
1975年底,赵治勋又在“八强战”中连克名手,独占鳌头。
1976年,赵治勋在“王座战”中以2:1击败师兄大竹英雄九段,入主“王座”。
1978年,他晋升为八段,不久他在“新人王战”中受挫于后来蛤了的天敌的师弟小林光一八段。在“王座”卫冕战中不敌工藤纪夫九段,两场比分均为0:2,又一次使他认识到自己棋艺上的不足。
1979年,赵治勋以3:0击败大竹英雄九段夺得“小棋圣”桂冠。
1980年,赵治勋如火山进入了喷发期,积蓄已久棋艺,士气冲破尽尽阻碍,以势无可挡之势,顺利获得“名人战”挑战权,向大竹发起冲击,首次获得大赛的头衔。
1981年4月,年仅23岁的赵治勋升入九段,从1968年2月入段到升为九段仅用了十三年的时间,创下了日本棋界升段时间最短的纪录。此后,赵治勋在棋坛上更是顺风扬帆,各种大赛的循环赛或决赛中都能见到他已变得厚重魁梧的身影,同年他在日本历史最悠久的“本因坊”战中横扫其他七位竞争者,夺得挑战权,第二年向武宫正树本因坊发起进攻。当时武宫以其独特的“宇宙流”享誉棋坛,许多前辈对武宫的棋评价甚高,他的棋自由奔放,中腹行棋颇为独到,自古以来多少棋坛杰出之士得出定评:“高者在腹,下者在边”。武宫以中腹著称,赵治勋以掏边见长,新闻界一方面宣传:这是两种截然对立的不同棋风在向大家展示各自的优长。但在字里行间又不无暗示武宫略占上峰,说:赵的火山在陆地上可以横行无阻,但和宇宙相比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但战幕拉开以后赵治勋势如破竹连胜三局。第四局起,武宫已再无后退之路,只要再输一盘武宫的宇宙就将被赵捅出大窟窿。武宫连胜两局。终于让一度对他已不抱希望的“武宫迷”们从失望中振奋起来。第六局赵治勋斗志不减,终以奇峰突兀的着法,迫使武宫再下一城,让出了本因坊的宝座。至此,年25岁的赵治勋成为继坂田荣男、林海峰、石田芳夫之后的第4位同时获得“名人”、“本因坊”两个当时最大棋战冠军的姣姣者。
三个月后他在“名人战”中又一次卫冕成功,以风卷残云之势直落四局,将加藤正夫的挑战击退。
1982年,赵治勋从大竹英雄手中夺得了“十段战”的桂冠--“十段”,接着挟新的胜利之威分别卫冕“本因坊”和“名人”成功,以4:2击败了小林光一,以4:1击败了大竹英雄。至此,他一人同时占有“名人”、“本因坊”、“十段”三个颇有影响的大赛冠军宝座,向世人宣告了赵治勋朝代已出现在了日本棋坛上。
1972~1982年间,赵治勋曾获得棋道“殊勋赏”五次,“最多胜利赏”四次,“最优秀棋士赏”二次,“连胜赏”一次,并且从1980年起连续三年获得“秀哉赏”。
1983年初,赵治勋再获“棋圣战”挑战权,“棋圣战”是七十年代才设立的一项新闻棋战,七局四胜制,优胜者奖金高达2300万日元,居各项大赛奖金数额之首,是日本目前规模最大的棋赛。前六届的“棋圣”获得者均为老将藤泽秀行九段,虽年过五旬,仍宝刀未老。在前六届的“棋圣战”中分别击败过桥本宇太郎九段(4:1),加藤正夫九段(4:3),石田芳夫九段(4:1),林海峰九段(4:1),大竹英雄九段(4:0),林海峰九段(4:3)。以上数位均为当时日本棋坛的一流高手,而且棋风各异,各有所长,由于这项大赛是新设立的,奖金又高,各种豪杰无不擦拳磨掌以得“棋圣”为从事围棋生涯的最高阶段,然后他们经过初选,循环圈争斗,待到和藤泽秀行九段进行七战四胜时无不是以疲惫之师来上阵,尽管除桥本外均在年龄上占有一定优势,但在决战前的冲杀中多消耗过多体力,所以总无建树。加之藤秀行的棋艺有其大局观上独长之处,所以连续六届以叱咤风云的姿态雄踞棋圣战最高位。
藤泽秀行九段棋风厚重,善于后发制人,赵治勋师从木谷,得其真传,继承了其恩师重视实地的棋风,后半盘的官子常常是滴水不漏,从少给别人以翻盘机会。由于他们的棋风迥然不同,一方是大正年代的代表人物,另一方是年青的弱的昭和年代的中坚力量,因而这场比赛具有双重意义--两种不同棋风和新旧两代人的决战。
双方均做了充足的准备,这从一交手就可以看出来,头三局藤泽一改往日重外势的下法反而大捞实地,赵治勋也同样改了自己捞实利的路子而抑制藤泽之长去占优势,结果还是藤泽经验丰富,就用这种战法连胜三局。顿时将赵治勋逼到了再无退路的悬崖顶上。而此时的治勋已经历过多年血战,不再似19岁那年首次向坂田挑战那么经不住摔打。从第4局起,赵治勋虽居不利的一方,但丝毫不气馁,同时又调整了自己的下法,恢复以前先捞实地的战法,一着一着,一局一局,以寸土不让的毅力和棋艺在那里做殊死搏斗,他咬紧牙关,坚信必胜,终以一定要战胜对手的“治勋斗魂”和精湛的技艺,出色的发挥,连拔四城,演出了三连败而后四连胜惊魂动魄的大逆转,荣登“棋圣”宝座。其中,第六局的前一天,他曾发高烧,但请医生打了两针以后照旧登台交锋并获得胜利,从而迎来了可以决定雌雄的决战第七局。当决定性的第七局结束时,藤泽秀行九段简直难以相信自己在三连胜的情况下竟会败北,这在他的下棋历史上是几乎再无第二回的,然而他对治勋逆境中的“斗魂”表现给予了很高评价,并表示了真诚地祝贺,然后拖着疲惫不堪并已有疼细胞在体内做崇的身躯离开了赛场。胜利了,棋局结束了,但挑战双方在七盘决战的日日夜夜里所表现出为事业、为围棋所迸发出的献身精神,使所有在现场观看的人们都为之动容,盟主易位的仪式场面真是催人泪下。
当晚,赵治勋出席了日本、韩国的记者招待会。结束时已是晚间十点,他急忙打起电话向待在千叶的家中焦急等待他消息的京子夫人报告比赛的消息。但是当电话接通后,他只说了三个字:“结束了……”多的话现未说出口,而大滴大滴在眼泪却夺眶而出,随后竟泣不成声,难以自制。
在场的许多人以为这是喜极以后的眼泪,但是经历过激烈争夺或生与死的搏斗的人产全能深切理解这眼泪为何而流--殊死大战时,危机情形不给竞争者以一丝一毫的懈待,那时只有咬着牙忍受着精神上、肉体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苦苦忍耐、苦苦挣扎,才能取胜的可能。当争夺决战一旦结束,才能暇顾及到早已疲劳困苦的身心,此时唯有的渲泄就是那又咸又涩的眼泪。
经过20个寒暑的艰难曲折的奋斗,赵治勋在强手如林的日本棋坛纷纷把许多强有力的对手一而再再而三地击倒在地,集“棋圣”、“名人”、“本因坊”、“十段”于一身,成为当时唯一的四冠王,以不可争辩的卓越成绩被舆论评定为全日本的第一高手。这一成就同时也无声地昭示大家赵治勋的时代来临了。(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