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入围棋和围棋入诗

(2012-02-14 22:39:23)
标签:

体育

 

 

中国历史上唐诗宋词各领风骚数百年,对后世的文风影响极大。加上《诗经》、《楚辞》、《汉赋》为中国文化的根基,造成中国古代许多由文字表现的东西大都带有诗化倾向。围棋方面的理论文章也不例外,出现了诗歌进入围棋的情景。诗歌进入围棋,除了要有相当文学造诣,还须围棋水平非常高才行。围棋的发展过程中终于出现了完成这个任务的优秀人选——施襄夏。他在围棋理论方面最大的贡献就是呕心沥血写出了:具有诗一样美的语言,赋一样回肠荡气的气势,词一样耐人寻味意境的围棋华章——《凡遇要处总诀》。

施襄夏,浙江海宁人,生于1710年,卒于1770年。家道殷实,其父琴棋书画皆精,所以施从小就受到了很有渊源的教育。起先他并不精心于围棋,见到同乡范西屏棋艺出众,闻名乡里,就向范西屏请教,开始范西屏要让施襄夏三子,一年以后两人就可以分先对弈。不久二人同时拜师俞长候,共同学弈,二十岁不到,前辈棋手梁魏今、程兰如等均不是范、施的对手,二人同时齐名于天下。时人曾如此评论施范二人:“西屏奇妙高远,如神龙变化,莫测首尾。定庵(施襄夏名号)邃密精严,如老骥驰骋,不失步骤。与之诗中李杜(好像诗人李白杜甫),询为至今。”

施襄夏主要著作有《弈理指归》和《弈理指归续编》,《凡遇要处总诀》是后者书中的一部分。这两部书和范西屏的名著《桃花泉谱》相映成辉,在历史上齐名,同为古代棋书中的经典。由于施襄夏不仅棋艺高超,且有相当文学修养,撰写的《凡遇要处总诀》更为世人传颂,其中所述下围棋的道理和规律,从深度上讲,有些内容已超过《棋经十三篇》。

于围棋的复杂,各式各样的情况层出不穷,处于棋艺水平低级阶段的学弈者常常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按照什么样的原则去下棋,或以什么样的意境为目标去努力。在有“定理”性的经验方面不学习前人已经总结出的现成经验,而全靠自己暗中摸索,往往事倍功半。

由于施襄夏对围棋本来就已经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在写《凡遇要处总诀》中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通俗、就芜杂为精当,表现出了施襄夏对围棋内在规律达到了哲学意义上的认识。

中国的诗歌由于韵律和对仗的关系,特别方便人们的记忆,尽管有时为了符合格律,施襄夏在谴词造句上难免穿凿附会以词害意,但是从总的方面来说,还是便于记忆更有利于学习围棋的人提高掌握。《凡遇要初总诀》,由于是把复杂多变的围棋理论用诗的语言写出来的,所以在章节上不那么讲究,层次也不大分明。但是,也正由于施襄夏把诗引入围棋,讲合辙押韵,讲平仄对仗,读来朗朗上口,细品余韵悠长,易于心领神会,的确是独到的贡献。欣赏《凡遇要处总诀》,不仅可以学习到许多围棋中的精华,而且还是种文学艺术的享受。其中许多神来之笔,把围棋的意境和规律总结的出神入化,学习围棋的人如果和它失之交臂不是一大损失吗!

更为遗憾的是,围棋本身已经变化无穷,而读施襄夏的文章又需要相当的文学水平,否则有如读天书的感觉,这是施襄夏可能没有料到的,以至如此好的文章世人了解的并不多。现代,具有古汉语修养的人越来越少,完全读懂施襄夏文章的人就更为少数。本书这一章节意在把施襄夏的《凡遇要处总诀》抛砖引玉般地介绍给大家,以免束之高阁,没入书海。

《凡遇要处总诀》每一句都有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了一段完整的围棋理论,全文前后照应,层层深入,见微知著。我们首先通读下《凡遇要初总诀》的全文:

《凡遇要处总诀》

起手据边隅,逸己攻人原在是。

入腹争正面,制孤克敌验于斯。

镇头大而含笼,制虚宽攻为妙。

尖路小以阻渡,避坚紧处方宜。

关胜长而路宽,须防控断。

飞愈挺而头畅,且避连扳。

形方必觑,跳托逆胜虎接。

头软须扳,退虎任易长关。

逼孤占地,拆三利敌角犹虚。

阻渡生根,托二宜其边已固。

夺路压扳,长胜退顶断须防。

争根点立,渡输尖立扳预占。

互关兼镇必关,任择飞尖与托。

两打同情不打,推敲扳虎兼长。

隔二隔三,局定飞边行乃紧。

拆三拆四,分势关腹补为良。

象眼尖穿,忌两行飞柔制劲。

马步镇逼,常单跨软扳硬冲。

并二腹中堪拆二须防关扭。

双单形见定敲单乃令粘重。

阴虎扁输阳虎畅。

小飞窄逊大飞宽。

拆三利敌虚高一。

隔二改孤慎落单。

立三拆三,三拆四。

攻虚宜紧紧宜宽。

两番收腹成犹小。

七子沿边活也输。

两处有情方可断。

三方无应莫存孤。

精华已尽多堪弃。

劳逸悠关少亦图。

滚打包收俱谨避。

反敲盘渡并宜防。

静能制动劳输逸。

实本攻虚柔克刚。

台象生根点胜托。

矩形护断虎输飞。

刺引无更可待机。

凡义当争一着净。

诸般莫待西番清。

逸劳互易忙须夺。

彼此均先路必争。

二网张边侵共逼。

两花争角逸兼攻。

后先有变机从紧。

左右无孤势即空。

局定飞边根欲足。

势分入腹路皆公。

休贪假利除他病。

莫恋呆棋受敌■。

取重舍轻方得胜。

东敲西击定成功。

当枰默会诸般决,万法先机一顾中。

《凡遇要处总诀》所涉及的围棋理论大体分为三部分,

一.对全局的总览。

“起手据边隅,逸己攻人原在是。”

大意是说:下围棋先走角再占边,占据了有利地形再攻击对方是下围棋根本的道理。兵法上讲“以逸待劳”,围棋上也是这个原则。

 

二.局部的战略方针。

“攻虚宜紧紧宜宽。”

这句话讲的是攻击孤棋的原则。大意是,在攻击对方孤棋的时候,如果对方还处于弱小、松散、没有反击能力的情况,那么要逼的紧一些,不要留给它可以就地活棋的余地。相反,紧逼之后,对方的孤棋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有了一定的反击能力,那时攻击就要离它远一点,只是保持牵制就可以了。

“两番收腹成犹小。七子沿边活也输。”

这两句话讲的是围棋如何围空和如何认识围空的原则。大意是,围棋围空不能同样的空围两次。施襄夏肯定没有读过西方的经典著作,但是他已经有了和西方某著名哲学家同样的认识:历史往往惊人地相似,不过第一次是喜剧,第二次则是悲剧。围空也是一样的道理,第二次围同一处空大多数情况下是悲剧。围棋子在二路上爬边被称之为“沿边”,而且只有连沿七个子这棋才不至于被杀死。七个子沿边虽然不至于被杀,也围到了七目的空,但是围棋围空是要讲高效率的。如何用尽可能少的子围尽可能多的空是围棋追求的最高境界。而七个子围七目只是一比一的比率那实在是太差了,所以说这种情况下即使活了棋也难逃输棋的命运。

“两处有情方可断。三方无应莫存孤。”

这两句话讲的是“切断”和对待自己的孤棋原则。大意是,对方的棋如果被“切断”为两部分以后,两处的棋都需要照顾处理,那么你的切断就是有意义的,否则你去“切断”就是无谓之举。从效率角度看就是无效行为,而围棋是非常要求效率的。

当自己可能出现孤棋以前,一定先想好有没有退路,有没有接应,如果哪那都没有接应的话,就不要造成出现孤棋的情况。

“精华已尽多堪弃。劳逸悠关少亦图。休贪假利除他病。莫恋呆棋受敌■”

这四句话从根本上说还是讲追求效率的原则。前两句话的大意是,一盘围棋出现孤棋后,就要随时判断这块孤棋的价值有多大,要随时进行价值对比,当着自己的孤棋的“精华”已经所存不多,价值已经挖掘的差不多时,那就可以考虑主动放弃;与之相反,只要有价值,而获取这价值不需要付出很多代价的话,那么这样的价值即使很小也绝不放过。人世上的许多事情也是如此,切不可因小失大。许多修养不够的人往往“小不忍则乱了大谋”。

后两句话的大意是,不要花费力量去争取根本不值得的利益,反而帮助对方消除了预期中的隐患。对于自己的没有潜在价值缺乏战斗力的孤棋不要再恋莲不舍了,免得拖累的自己全局陷于被动。

“取重舍轻方得胜。东敲西击定成功。”

第一句讲,要知道轻重、缓急、先后,要知道有所失才能有所得,如此自然就明白了各种情况下,放弃价值小的,才能争取到价值大的。如果胡里糊涂眉毛胡子一把抓反而什么也没有得到,相反则可以争取到最后的胜利。

第二句讲,在许多情况下,事情都是曲折复杂的,都需要采取迂回曲折的方式方法,如此才能成功。围棋中多是如此——“妙手“往往是神不觉鬼不知的,太过通俗了就是“俗手”。明明意在攻击西面的棋,却掉头做出攻击东面棋的样子,如此让对手摸不着头脑一定可以成功。

三.具体的情况下的应对方法。

《凡遇要处总诀》还讲了许多具体情况下的应对方法,主要是围棋实战中技术,关于这方面的分析需要借助许多具体的围棋实战中的事例,配以围棋的技术图谱,如此超出了本书“漫谈围棋“的写作意图。只好割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