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识----文段中强化
(2015-05-05 09:25:09)
标签:
文化 |
分类: 状元方法 |
2015年高考文言文预测强化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田仁会,雍州长安人。祖轨,隋幽州刺史,封信都郡公。父弘袭封,至陵州刺 史。仁会擢制举,仕累左武候中郎将。太宗征辽东,而薛延陀以数万骑掩河内,诏 仁会与执失思力率兵击败之,尾逐数百里,延陀几生得,玺书嘉尉。永徽中,为平 州刺史,岁旱,自暴以祈,而雨大至,谷遂登。人歌曰:“父母育我兮田使君,挺精诚兮上天闻,中田致雨兮山出云,仓廪实兮礼义申,愿君常在兮不患贫。”五迁 胜州都督,境有夙贼,依山剽行人,仁会发骑捕格,夷之。城门夜开,道无寇迹。 入为太府少卿,迁右金吾将军。所得禄,估有赢,辄入之官,人以为尚名。然资强 挚疾恶,昼夜循行,有丝毫奸必发,廷中谪罚日数百,京师无贵贱举惮之。有女巫 传鬼道惑众,自言能活死人,市里尊神,仁会劾徙于边。转右卫将军,以年老乞骸 骨。卒,年七十八,谥曰威。
子归道,明经及第,累擢通事舍人内供奉、左卫郎将。突厥默啜请和,武后诏 将军阎知微册可汗号,持节往。默啜又遣使谢,知微遇诸道,即与绯袍银带,因表 使者即到,请备礼廷赐。归道谏曰:“虏背惠积年,今悔过入朝,解辫削衽宜待天 旨。而知微擅赐,使朝廷何以加之?宜敕初服,须天子命。小国使者,不足备礼迓 之。”后从焉。默啜将至单于都护府,诏归道摄司宾卿往劳。默啜请六胡州及都护 府地不得,大怨望,执归道将害之。归道色不挠,詈且让,为陈祸福,默啜亦悔。 会有诏赐默啜粟三万石,彩五万段,农器三千,且许结婚,于是更以礼遣归道。既 还,具陈默啜不臣状,请备边。已而果反,乃擢归道夏官侍郎,益亲信。
4.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尾逐数百里,延陀几生得
B.中田致雨兮山出云
C.估有赢,辄入之官
D.具陈默啜不臣状,清备边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癖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玺书”,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玺,印章,自秦代以后专指帝王的印。
B.“市里”,街市里巷,平民居住之地,代指民众;此处泛指住在京城静官员和平民。里巷,小街巷、小胡同。
C.“乞骸骨”,古代官吏向皇帝请求退职的谦敬之语,也省作“乞骸”,意思是使自己的骸骨能得以归葬故乡。
D.“解辫削衽”,解散发辫,改变服饰,在文中是说默啜既然来朝见,就应当改变过去的做法,以表示悔过归附的诚心。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会出身子官宦世家,他的祖父在隋朝时任幽州刺史,父亲承袭祖父的封号而任陵州刺史,他本人和他儿子田归道则通过考核选拔而被朝廷任用。
B.田仁会抗外敌战功卓著。突厥的薛延陀趁太宗东征之际侵扰黄河以北,他与执失思力奉诏御敌,击溃数万敌军,差点生擒薛延陀,受到太宗嘉奖。
C.田仁会为百姓竭尽诚心。大旱之年,身为平州刺史,他亲自到田间冒着烈日暴晒求雨,大雨竞如愿降下,平州当年五谷丰登,百姓用歌谣称颂他。
D.田仁会抓治安卓有成效。他平定匪患,胜州因此安宁;他惩治邪恶,京师秩序井然;他将装神弄鬼的女巫流放边远之地,使妖言平息,民心安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丝毫奸必发,廷中谪罚日数百,京师无贵贱举惮之。
(2)默啜执归道将害之。归道色不挠,詈且让,为陈祸福。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祖父良,习孟氏易,平帝时举明经,为太子舍人;建武初,至成武令。安少传良学。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待。”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能理剧,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案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案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岁余,征为河南尹。政号严明,然未曾以臧罪鞠人。常称曰:“凡学仕者,高则望宰相,下则希牧守。锢人于圣世,尹所不忍为也。”闻之者皆感激自励。在职十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建初八年,迁太仆。
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欲犯边。宜还其生口①,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典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皆恨之,弘因大言激励虞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虞廷叱之,伦及大鸿胪韦彪各作色变容,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事以议从,策由众定,得礼之容,誾誾衎衎,寝嘿抑心,更非朝廷之福。君何尤而深谢?”帝竟从安议。
明年,代第五伦为司空。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
(选自《后汉书•袁安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人严重有威
C.北虏遣使奉献和亲
D(D 项“优贷”一词,意为“宽大”)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廉”是“孝顺亲长、办事廉正”的意思,汉武帝时将它设立为察举考试科目,以后“举孝廉”就成为朝廷任用官员的重要来源。
B.“典边”在文中的意思是册封、奖励边防将士,甲骨文中的“典”字上边是“册”,下边是“手”,作动词意为“以圣贤古籍为据主持事务”。
C.“邮驿”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通信和交通形式,通常由政府管理,主要为政治、军事服务,承担传递文书、接待使客以及转运物资的任务。
D.《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长于细节描写,所写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B(典边:“典”有主持镇守之意,“典边”在此文中意为“镇守边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安甘于清贫,严于自律。有一年大雪成灾,大家都在扫雪开路,有人出门寻食,袁安却僵卧在床,他不愿在大雪天人人挨饿时影响别人。
B.袁安执法严明,宽厚仁慈。在做楚郡太守处理楚王英阴谋叛乱的案件时,他把那些没
有明确证据的犯人,逐一上奏,救出了四百多家人。
C.袁安清正廉明,爱惜名声。袁安任河南尹,政策号令严明却没有因窝藏贿赂罪审讯过人,
他的言行感动激励了很多人,在朝廷上下很有名气。
D.袁安不畏权势,敢于直言。孟云上书请求将俘虏发还北匈奴,而公卿们不同意,只有袁
安胸有大局,力排众议,最终皇帝也听从了袁安的建议。
C(C 项“没有因窝藏贿赂罪审讯过人”错,原文“然未曾以臧罪鞠人”中的“臧罪”是“贪污受贿之罪”)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 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
袁安说:“如果有不符合实情的,我自当承担罪责,不会因此连累你们。”于是分条详细上奏。(大意2分,“坐”“及”“遂”各1分。共 5分)
(2)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
公卿都说夷狄狡诈,贪心从不满足,得到我们归还的俘虏之后,就会狂妄自大,因而不能同意。
(大意2分,“谲诈”“厌”“既”各1分。共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