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7年3月24日,是第 22 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就在当天,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慢病专题”门诊特别开展了“了解结核,预防结核”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共同认识结核病,学会防控结核病。因为,结核其实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
-
World tuberculosis day
世界结核日(英语:World Tuberculosis Day,或译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定于每年的3月24日,是纪念188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霍向一群德国柏林医生发表他对结核病病原菌的发现。世界卫生组织于1993年在英国伦敦召开的第46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宣言”并积极宣传此病的防治的重要。1882年3月24日是世界著名的德国科学家科赫氏在柏林宣读发现结核菌的日子。
此次宣传活动安排在医院的门诊大厅进行,我们依次向每位来往问询或者就诊的患者进行了结核防治知识的普及,主要内容包括科普结核病知识,解答患者对结核病的几大认识误区和如何防治结核病的注意事项等。当天共发放宣传资料近200份。
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近年来,无论是我院的呼吸科门诊还是住院病人,肺结核相对于其他结核病,其诊出率越来越高,需要引起医生乃至患者的足够重视。结核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这也许也是肺结核发病率高于其他结核病的主要原因。这个至今仍未被消灭的疾病,依然还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也难怪人们对此病讳莫如深。
结核病四大认识误区
在宣传结核防控知识的过程中,多数患者集中问询有关结核病的一些问题,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四点,以此来大致了解一下目前患者对结核病的一些错误认知,经过详细解答,大多数患者懂得今后要重视并开始学会预防结核,一旦确诊,会积极配合治疗。
结核病就是肺结核?
说起结核,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传染性极强的肺结核。其实,真相并非如此。结核病中,肺结核只是其中之一。人体除了头发和指甲外,任何器官或组织都有可能患上结核,如骨结核,皮肤结核、子宫内膜结核、输卵管结核等。
结核病都会传染?
在所有的结核病中,只有肺结核具有传染性,因为它是通过呼吸道感染结核杆菌,也就是吃东西、飞沫、咳嗽等也可以传播结核杆菌,其传播和感染途径与细菌性肺炎极为相似。除肺结核外,其他器官或组织所引起的结核因为无传播途径,所以基本上不具有传染性,因此其诊出率也较低,更不容易引起重视。
结核病的症状就是咳嗽、咳痰?
老百姓中流传着“连续咳嗽三周以上就有可能是肺结核”的表述并不完整,我们可以将咳嗽咳痰三周以上认为是肺结核的可疑症状,用来提醒我们及早去医院筛查。
当皮肤出现红斑、肛周脓肿、长期腹泻、尿路感染、不孕不育等疾病持续三个月不愈时也要警惕结核的发生,看似与结核病风马牛不相及,却有可能是结核病引起的变态反应。
得了肺结核就没法治了?
肺部感染结核杆菌后,细菌会破坏肺部的血管,从而引起咳血或肺部空洞。虽然肺结核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以前也称为“痨病”,但却是可防可治的。据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发布的结核病报告显示,2010年至2015年,全球已经有4900万肺结核患者得到治疗。
结核病预防建议
预防结核病就像预防感冒,也需要通风、增强免疫力、远离病源等等,结核杆菌不耐高温,因此,在预防措施中,一定要多通空气,充分进行日光浴等。下面让我们接着了解并学习一下结核病防治的具体建议。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不要随地吐痰。
(2)室内经常通风换气,特别是有中央空调的办公区域,更要加强重视。
(3)肺结核患者有痰时一定要吐出来,不要下咽。不要随地吐痰,应把痰液吐于纸上包好焚烧,或吐在有消毒液的痰盂中。
(4)肺结核患者大声说话、咳嗽、打喷嚏时要掩住口鼻,不要对着他人,传染期也应少去公共场所,外出应佩戴口罩。
(5)充足睡眠,加强营养,适当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防止免疫力下降。
(6)结核病治愈后不会产生抗体,还是要照常预防结核。目前的研究表明,再次感染结核病菌的菌株有一半是与上次感染的菌株不一致,这也就说明了复发的病人有很大可能是新感染上结核菌。
已感染结核病,您该怎么办?
如果您已经确诊了结核病,那么这些细节你要格外注意了!
(1)抗结核药都应放在阴凉干燥(20℃以下)的地方
所有的抗结核药都应放在阴凉干燥和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药物要求放在20℃以下避光、干燥的环境存放,温度在20℃以上建议冷藏保存。
(2)肺结核患者一定要规律服药
肺结核患者需按时服药。间断服药可能会产生耐药;如果产生耐药,治疗周期长,难以治愈,治疗花费也比一般肺结核的治疗高10倍以上;还可能传染给家人或其它人,被传染者一旦发病就是耐药结核病。
(3)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和医生联系
服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恶心、皮肤搔痒、关节疼痛、手足麻木等,严重者可能会呕吐、视物不清、皮疹、听力下降等;出现上述任何情况,均应及时和医生联系,以便妥善处理;请不要自行停药或任意更改治疗方案,这会直接影响到您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