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华医药学文化之“治未病”

(2017-03-28 13:52:27)
标签:

杂谈

​​

  2017年3月27日,广安门医院健康大课堂如期举行。本次课由广安门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荣立新讲授《中华医药学文化之“治未病”》,并与患者现场互动,进行相关答疑、咨询。

  下节课于4月10日下午2点,由广安门医院国际医疗部副主任医师刘馨雁讲授《心脏衰老的预防》,保健病房护士王颖讲授《便秘,让人烦恼让人愁——讲讲便秘的危害及常见护理方法》授课地点在西便门内社区市民活动中心,广安门医院北700米路西,西便门内大街79号院门口。欢迎对此感兴趣的人士前来听课。

药剂科副主任药师荣立新讲授《中华医药学文化之“治未病”》

药剂科副主任药师荣立新讲授《中华医药学文化之“治未病”》

药剂科副主任药师荣立新答疑

中华医药学文化之“治未病”

一、“治未病”之源起

“治未病”就是调养、调摄尚未患病的机体,防患于未然,防止疾病发生。这里“治”,有调养、调摄之意。“治未病”是中医药学受中国文化“防患于未然”思想的影响,在中医药学《黄帝内经》奠基之时,确立了“防病重于治病”的思想理论。汉代张仲景尊崇《黄帝内经》提出“无病先防”、“有病早治”、“既病防变”的观点。将中国医药学“治未病”理论在临床运用中进行发挥,指导中医几千年。在“治未病”以防为主的思想,明确提出:“养生以不伤为本,积伤至尽则早亡。”


二、“治未病”与传统文化

1.天地人三才文化: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上九——亢龙(亢龙有悔)

九五——飞龙(飞龙在天)

九四——跃龙(活跃在渊,无咎)

九三——惕龙(君子终日亁亁,夕惕若厉,无咎)

九二——现龙(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初九——潜龙(潜龙勿用)

2.阴阳符号与五行表达:

【相生】相互滋生。生我者,我生者 木→火→土→金→水

【相克】相互制约。克我者,我克也 木→土→水→火→金

3.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藏象《素问·六节藏象论》

心者   生之本,  神之变,华在面,充在血,阳中之阳,  通夏气。

肺者   气之本,  魄之处,华在毛,充在皮,阳中之太阴,通秋气。

肾者   封藏之本,精之处,华在发,充在骨,阴中之少阴,通冬气。

肝者   罢极之本,魂之居,华在爪,充在筋,阴中之少阳,通春气。

脾者   仓廪之本,营之居,华在唇,充在肌,此至阴之类,通土气。

脏腑藏于内,其生理、病理表象于外。内在脏腑与外在表象之间存在必然联系,是以外象测知内在脏腑的依据。


三、中医药文化之颐养天年

生存在自己自足的地理环境的中国文化,适应农耕条件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孕育出“和谐”“包容”的文化品质。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医学强调“天人合一”、“阴阳平衡”“道法自然”“扶正祛邪”等等整体和谐,稳态协调的人文观点。

养生宝典

【一个关键】肾气主宰人体生长壮老已生命过程,肾主藏精

【两个法宝】教育认同,治未病

【三个要素】养心态,养规律,养习惯

【四个方法】

环境:采天地灵气,顺时调气,扶正避邪、去污

情志:情绪如同大自然风雨雷电,所有情绪影响气的机能活动,调控情绪是社会平衡  能力体现。

饮食:饮食有洁(卫生)、饮食有节(习惯)、饮食偏嗜(结构)

劳逸:体力劳逸、脑力劳逸、房室劳逸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