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冬护心进行时——心律失常患者的养生调护

(2016-09-05 17:28:12)
标签:

杂谈

2016年9月5日,广安门医院2016年下半年健康大课堂在西内社区如期举行,本节课由心血管科专家姚魁武主任医师讲授《秋冬护心进行时——心律失常患者的养生调护》,并与患者现场互动,进行相关答疑、咨询,场面热烈。

下节课于9月12日下午2点由我院风湿病科专家马桂琴主任医师讲授《风湿病饮食生活护理》,之后由护理科普小组刘新影护士长讲授《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日常生活管理 》,授课地点在西便门内社区市民活动中心,广安门医院北700米路西,西便门内大街79号院门口,欢迎广大感兴趣者前来听课。   

心血管科专家姚魁武主任医师讲授《秋冬护心进行时——心律失常患者的养生调护》

心血管科专家姚魁武主任医师讲授《秋冬护心进行时——心律失常患者的养生调护》

心血管科专家姚魁武主任医师讲授《秋冬护心进行时——心律失常患者的养生调护》

心血管科专家姚魁武主任医师讲授《秋冬护心进行时——心律失常患者的养生调护》

课堂实景

课后答疑

​秋冬护心进行时——心律失常患者的养生调护

一、心律失常定义

心律失常(arrhythmia)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其预后与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演变趋势、是否导致严重血流动力障碍有关,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致其衰竭。

二、心律失常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有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仅少数患者可无症状。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心律失常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表现。

3.肾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心律失常发生后,肾血流量也发生不同的减少,临床表现有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

4.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快速心律失常时,血流量降低,肠系膜动脉痉挛,可产生胃肠道缺血的临床表现,如腹胀,腹痛,腹泻,甚至发生出血,溃疡或麻痹。

5.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主要为咳嗽,呼吸困难,倦怠,乏力等。

三、心律失常诊断

症状 检查——心律失常的确诊大多要靠心电图,若普通心电图难以发现异常心律,可以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Holter

四、心律失常治疗

西药治疗机制明确,靶点通常单一,使得疗效受限。中医以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优势,改善患者症状,协同西药使疗效最大化,减轻毒副作用。

五、心律失常患者秋冬季调护

秋季是从夏季到冬季的过渡性季节,寒暖渐变又常反复,使人防不胜防。冬季,草木凋零,大地封冻,万物蛰藏,气候寒冷,则血管易收缩或痉挛,气血凝滞沉涩,易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因此秋、冬两季应注意调养收、藏之气,从而使肺肾两脏精气充足。

在生活起居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控制血压——血压是人体血液健康度的一个最重要的体现,秋季天气变化不定,容易诱发高血压等疾病,所以,应保持血压的平稳,防止过度劳累造成血压的升高。

②保持平和心态——情绪激动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跳加快,心脏负担增加。中老年人预防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要注意个人的情绪变化,要学会减压和放松精神,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周围的事物。

③合理饮食——秋季呼吸系统疾病多发,心肺同属上焦,易相互影响,应增加梨、百合、银耳等润肺之品的摄取。多吃新鲜绿叶菜,肉类多白肉少红肉,适当增加深海鱼类的摄入。

④充足睡眠——良好的睡眠,可满足心肌对对血氧的需求,也是心脏自我保护的一项措施。相比苦夏的湿热难眠,秋季天气凉爽许多,入睡也容易了许多,因此,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睡够7个小时,且睡眠质量要高。

⑤适量运动——运动应因人而异,老年人可选择一些比较舒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但是,有心脏病的人,锻炼时应该特别的注意,不要过量,否则会加重病情。

⑥严防感冒——秋季温差大,人体的抵抗力下降,尤其当几场秋雨过后气温骤降时,人们极易伤风感冒,应及时增减衣物,并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感染是诱发心衰的首要原因,因心衰病人的抗病能力差,因此对感染要特别重视,如呼吸道感染(感冒发热、咽喉炎、气管炎、肺炎等)、泌尿道感染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